[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1404.7 | 申请日: | 200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39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石贵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贵兰 |
主分类号: | B60K25/02 | 分类号: | B60K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4100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三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提供三相和单相电源的多功能三轮车。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农村以及大小城镇均有大量的三轮车,三轮车主要分为人工式、机动式以及半机动式三种,现有技术中的这些三轮车主要用于载客和运货两种用途,其功能有限,在这些三轮车中,有些带有发动机并且能提供一定的低压电源,还有些虽然没有发动机,但是也携带一些储电箱以提供照明等用电需求,这些电源体都具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这些电源的电压低,一般为12V或24V等低压电源,这些电源无法为一些常规电压如220V或380V等用电器供应电源,另外一个就是这个电源的容量小,无法满足用电器持续不断的用电量,因此,在这里三轮车里。其电源只用于供应普通的照明和鸣笛作用。因此也就限制了三轮车的一些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三轮车功能少、无法提供高压持续电源等缺陷,提供一种可提供三相或单相高压电源的多功能三轮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三轮车,包括一车体以及一发动机,发动机置于车体的前侧并置于驾驶座正方位置,其特征在于,在车体下方位置还设有一发电机,发电机与发动机通过带轮连接,发电机通过发动机的动作来发电,在车体前方位置还设有一配电箱,配电箱的电源输入端与发电机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三轮车设置了一个可提供三相和单相电源的发电机以及与发电机相配套的配电箱,三相/单相发电机由电动机带动,三相/单相发电机输出的电源由配电箱控制,再从配电箱输出到各个用电部件,因此在三轮车上可以添加各种设备,这些设备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同而自己配置,在农村,非常适合农业耕作用途,在城镇,可提供各种户外用电作业,因此用途非常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三轮车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三轮车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三轮车包括一车体1、一发动机2和一发电机3以及一配电箱4。车体1一般分为驾驶座10以及车厢11,驾驶座10与车厢11连为一体,车厢11为普通货车车厢,驾驶座10可根据农村或城镇不同情况而设计,在农村驾驶座10可设计为手扶拖拉机驾驶座式,在城镇可设计为小型四轮货车驾驶座式。发动机2置于车体1的前侧并置于驾驶座正方位置,发动机2一般为柴油发动机,其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方式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作过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发电机3设置在车体1下方位置,发电机3为三相/单相互换发电机,发电机3为现有技术,在市场上可买到,其工作原理这里不再作进一步描述。发电机3与发动机2通过带轮连接,在发动机2启动时,可通过带轮带动发电机3运作,发电机3的运作可以持续的输出电能。配电箱4设置在车厢11前端,配电箱4内为各种开关以及电压调节器,配电箱4为现有技术,已经大量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配电箱4的电源输入端与发电机3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发电机3提供的电源通过配电箱4来进行调节和分配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三轮车增加的发电机3以及配电箱4可以提供足够的三相或单相电源,因此可以在车厢内增加各种用电工具,各种用电工具的电源均由配电箱4输出端提供。在三轮车上配置的各式工具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搭配。如当在农村使用时,可提供水泵进行田地浇水、灌溉,也可提供喷雾器进行高压喷药作业,在农场,还可为打谷机提供电力动力,在施工工地,可提供各种辅路、修路设备。在城镇使用时,可提供户外用电作业,如可在车厢11增加压气压缩机、电焊机、加热机等,来进行户外补胎充气作业。因此,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在户外作业时,可添加各种现场设备来进行操作,是一种非常实用、方便的多功能三轮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三轮车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贵兰,未经石贵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1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