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式手机来电振铃时间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0619.7 | 申请日: | 200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820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春;覃作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晓春;覃作扬 |
主分类号: | H04M1/00 | 分类号: | H04M1/00;G09F9/33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梦云 |
地址: | 541002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手机 来电 振铃 时间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尤其是感应式手机来电振铃时间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通讯工具,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并且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手机也给人们带来一些麻烦。很多用户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特别是24小时开机的用户,经常在深夜接到“一声响铃”的恶意电话。如果不在手机旁边或未听到响铃情况,不知道响铃时间长短,而深夜来电又不得不重视,这时回电却往往会得不偿失,不是付费电话,就是恶意的推销等电话;在未接来电方面,对方来电的响铃时间长短也常能说明该电话的重要程度,如果是对方等了很久也不挂或者多个来电,说明事情紧急,如果对方等待几声就挂掉,说明事情并不是很紧急。所以,来电响铃时间的长短能作为一个判断来电情况的重要依据。
市面上的手机对未接来电的记录,通常只记录来电时间,没有记录振铃的时间长短,因此,如果用户不在手机旁或没有听清来电振铃的时间长短,则无法判断来电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巧、能显示和记录来电振铃时间长短、使用方便的感应式手机来电振铃时间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感应式手机来电振铃时间显示器,它由壳体、电路板、微处理器、感应器、计时器、存储器、显示屏、LED灯、按键和电源组成,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电路板上设置微处理器和与微处理器连接的感应器、计时器、显示屏、LED灯、存储器及电源,按键设置在电路板相对应的线路触点上。
所述的按键端头通过设在壳体上与其匹配的通孔露出壳体外,壳体上还设有与显示屏和LED灯匹配的窗口和通孔。
所述的显示屏为LCD显示屏。
当手机接到来电信号,感应器感应到信号后,微处理器将当前时刻保存到存储器中,启动计时器从零开始计时,同时还开启LED灯闪烁。当感应器感应不到信号后,LED停止闪烁,则停止计时,微处理器将计时器的值存入对应的存储器空间中。并在显示屏标记有来电,用户通过按钮控制显示屏翻页上下查找。
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屏上显示的振铃时间长短结合来电号码来判断是否回拨该号码。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可以嵌在手机挂饰、手机座等与手机相关的物品上,制作成各种外观精美的装置或饰品,也可以与手机本体结合,嵌入手机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巧、能够显示和记录来电振铃时间长短,使用户能初步判断对方的来电目的,特别是能够对“一声响铃”恶意电话提供一个判断依据;只要置于手机旁或嵌入手机壳体内,不需要对手机电路进行改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光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微处理器 2.感应器 3.计时器 4.存储器 5.按键 6.LED灯 7.显示屏 8.壳体 9.通孔 10.窗口 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感应式手机来电振铃时间显示器,它由壳体8、电路板、微处理器1、感应器2、计时器3、存储器4、LED灯6、显示屏7、按键5和电源组成,电路板设置在壳体8内,电路板上设置微处理器1和与微处理器1连接的感应器2、计时器3、显示屏7、LED灯6、存储器4及电源,按键5设置在电路板相对应的线路触点上。
按键5端头通过设在壳体上与其匹配的通孔11露出壳体8外,壳体8上还设有与显示屏7和LED灯6匹配的窗口10和通孔9。
显示屏7采用LCD显示屏。
为减小体积,电源可使用纽扣电池。
以上所述的各组成部件均可以采用现有的功能相同的器件或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晓春;覃作扬,未经雷晓春;覃作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0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