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防近视眼保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40377.1 | 申请日: | 2009-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秦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虎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李振中 |
| 地址: | 831800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近视眼 保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近视眼保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很多人都因为长时间读书、写字姿势不当等原因形成了近视眼,每天戴着眼镜工作学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虽然能够通过手术矫治近视眼,但是费用高,容易复发。因此只有从根本上纠正人们的读写姿势才能有效防止发生眼睛近视的情况,消除眼睛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近视眼保健器,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造价低廉,能够有效地纠正人们的读写姿势,防止出现含胸驼背的不良读写姿势,保持正确的读写距离,防止眼睛近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防近视眼保健器,包括带有安装座的竖直支架,所说的安装座位于竖直支架的下端侧部,支架内配合套装着一根主升降杆装置,主升降杆装置的顶端水平设置着一根与人体的胸部相接触的挡杆,在支架的上部一侧铰接着一根向上倾斜延伸布置的侧升降杆装置,侧升降杆装置的顶端设置着一个支撑件,支撑件与人体的下巴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用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材料制作,造价低廉,易于生产制造,使用时将其固定安装在桌子跟前,人体胸部和下巴部位分别与支撑件以及挡杆相接触,从而强迫人们不要在读书、写字时含胸驼背,能够有效地纠正人们的读写姿势,确保正确的书写距离,防止眼睛疲劳、近视。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预防近视眼保健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带有安装座1的竖直支架4,所说的安装座1位于竖直支架4的下端侧部。安装座1用以安装在桌子跟前,以便将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支架4内配合套装着一根主升降杆装置2,主升降杆装置2的顶端水平设置着一根与人体的胸部相接触的挡杆7,挡杆7呈弧形,与人体的胸部轮廓相匹配。挡杆7为塑料杆或外面包覆有海绵垫层的不锈钢杆或木头杆,以便减少人们在使用时胸部所受到的压力。在支架4的上部一侧铰接着一根向上倾斜延伸布置的侧升降杆装置10,侧升降杆装置10的顶端设置着一个支撑件9,支撑件9与人体的下巴相接触。这样在使用时,通过对胸部和下巴部位的支撑和阻挡,能够有效地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距离。
所说的支撑件9为一个圆形托盘,托盘上设置着垫子。
所说的侧升降杆装置10内配合套装着一根拉杆,所说的支撑件9安装在拉杆顶端,在侧升降杆装置10上设置着与拉杆相抵的止动旋钮11。通过止动旋钮11可以调整拉杆的伸出长度,从而始终确保支撑件9能够对人体的下巴进行支撑,以便配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在支架4下部一侧壁上由下到上间隔均布设置着定位孔5,主升降杆装置2的下部杆壁上配合设置着与定位孔5相配合的弹簧定位销子3。主升降杆装置2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进行高低调整,方便使用者。
在挡杆7上设置着驱动手柄8,在主升降杆装置2内设置着一根与弹簧定位销子3相连的拉绳13,拉绳13的上端与所说的驱动手柄8相连。扳动驱动手柄8,通过拉绳13对弹簧定位销子3进行控制,使其能够进入不同定位孔5内,这样人们不用弯腰即可对主升降杆装置2进行高低调整。
在支架4的上部一侧壁上设置着与主升降杆装置2相抵的主止动旋钮6,用以进一步确保主升降杆装置2的稳定。
在支架4的上部还设置着副安装卡座12,副安装卡座12与安装座1位于支架4的同一侧,副安装卡座12用以安装在学校课桌的上部桌沿上。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侧升降杆装置10还可以采用万向节连接结构安装在支架4上,或者在支架4上部设置一个水平布置的轴承,将侧升降杆装置10下端固接在该轴承上,这样当使用者头部需要旋转扭动看别的东西时,可以保证下巴部位始终与支撑件9相接触,从而防止出现颈部僵硬情况。对于上述类似结构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各部位动作灵活,可以供不同年龄、身高、体形的人们使用,应用前景广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虎,未经秦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0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