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辊针采棉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9966.8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226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梁运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运跃 |
主分类号: | A01D46/16 | 分类号: | A01D46/1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振中 |
地址: |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辊针采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花采摘设备,特别是电动辊针采棉器。
背景技术
每年到了棉花采摘季节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手工采棉,虽然人们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采棉机械设备,但使用情况仍然不尽人意。大型机械采棉设备虽然采摘的棉花量大,采棉效率高,但是棉花中混杂有大量的棉花叶子等杂物,棉花质量不高,而且大型采棉机械设备造价昂贵,不便于推广。为此,人们又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手持式采棉设备,工人人手一只进行机械采棉,现有的手持式采棉设备一般都是在壳体内安装上电动机以及采棉轮,通过电动机以及链条驱动采棉轮进行机械采棉,虽然设备体积小了,但是运转机构太多,重量较重,一般都在7、8百克或1公斤以上,使用还是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辊针采棉器,其机械结构简单,重量进一步减轻,更加适合工人单手操作采棉,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辊针采棉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前端具有进棉管,进棉管前端管口内安装着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的定子壳体构成采棉辊筒,电动机转子的两端分别与进棉管管口两侧内壁固接在一起,采棉辊筒的两端与进棉管管口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至少在采棉辊筒的一侧端面上间隔均布设置着星形控制轮,控制轮所在的平面与采棉辊筒的端面相平行,在采棉辊筒筒壁内间隔均布设置着水平布置的轴孔,控制轮的各转轴分别安装在各轴孔中,各轴孔均与电动机转子的轴线相平行,在采棉辊筒的轴向辊面上间隔均布设置着贯通辊筒内外壁的豁口,各豁口内分别具有采棉辊针,采棉辊针的上端伸至辊筒外,采棉辊针的下端分别固接在各控制轮的转轴上,在与控制轮同侧的进棉管管口内壁上分别固定设置着采脱棉导向板以及用以阻挡控制轮使其旋转的脱棉柱,脱棉柱的轴线与采棉辊筒的轴线相平行,采脱棉导向板轮廓面的前部为半圆形圆柱轮廓面,而其后部为波浪形圆柱轮廓面,控制轮的一部分轮体外缘与所说的轮廓面相接触并沿着轮廓面滑动,脱棉柱靠近采棉辊筒的后部轮廓面。
使用时,接通电动机电源,由于电动机转子保持固定,所以电动机的定子壳体即采棉辊筒就会相对转动,使位于采棉辊筒端部的控制轮沿着采脱棉导向板滑动,同时采棉辊针将棉桃中的棉花纤维挂拉出来,随着采棉辊筒的旋转,当控制轮转动到与采脱棉导向板的后部波浪形轮廓面相接触时,由于脱棉柱的阻挡,控制轮就会旋转一个角度,将脱棉辊针上挂拉的棉花纤维释放至进棉管中。随着采棉辊筒的继续旋转,控制轮继续运动到与采脱棉导向板的半圆形轮廓面相接触,采棉辊针伸出豁口,继续完成采棉任务。如此不断往复动作,就会不断将棉桃内的棉花采摘下来并送往进棉管中。
本实用新型由于其中没有传动机构,所以重量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可以控制在3、4百克左右,机械结构简单,更加适合工人单手操作采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棉辊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棉辊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棉辊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辊针采棉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壳体4,壳体4的前端具有进棉管2,进棉管2前端管口内安装着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的定子壳体构成采棉辊筒1,采棉辊筒1呈圆柱筒形或棱柱筒形。
电动机转子11的两端分别与进棉管2管口两侧内壁固接在一起,采棉辊筒1的两端与进棉管2管口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至少在采棉辊筒1的一侧端面上间隔均布设置着星形控制轮9,星形控制轮9呈三角形。控制轮9所在的平面与采棉辊筒1的端面相平行。
在采棉辊筒1筒壁内间隔均布设置着水平布置的轴孔,控制轮的各转轴7分别安装在各轴孔中,各轴孔均与电动机转子11的轴线相平行。在采棉辊筒1的轴向辊面上间隔均布设置着贯通辊筒内外壁的豁口6,各豁口6内分别具有采棉辊针5,采棉辊针5的上端伸至辊筒外,采棉辊针5的下端分别固接在各控制轮的转轴7上。
在与控制轮9同侧的进棉管管口内壁上分别固定设置着采脱棉导向板10以及用以阻挡控制轮9使其旋转的脱棉柱8,脱棉柱8的轴线与采棉辊筒1的轴线相平行,采脱棉导向板10轮廓面的前部为半圆形圆柱轮廓面,而其后部为波浪形圆柱轮廓面,控制轮9的一部分轮体外缘与所说的轮廓面相接触并沿着轮廓面滑动,脱棉柱8靠近采棉辊筒1的后部轮廓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运跃,未经梁运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医院的清洗消毒的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汽车制动软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