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显示屏两方向显示的收款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39585.X | 申请日: | 2009-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G07G1/01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王美花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屏 方向 显示 收款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款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单显示屏两方向显示的收款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电子支付的收款设备包括POS和收款机,由于完成零售交易时顾客和收银员分别站在柜台的两端,往往需要设计两个显示屏,一个面向顾客、一个面向收银员,而交易过程中实际始终只有一个人在操作。
目前的POS产品,多数使用一台POS主机加一台密码键盘的方式,主机上的显示屏面向收银员显示信息,密码键盘上的显示屏面向顾客显示信息。在使用POS交易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收银员操作时密码键盘上不用提供信息,同时客户在密码键盘上输入密码时POS主机端也没有必须提供的有效信息,也就是说交易过程中实际上只有一块显示屏在提供有效信息,却实际必须安装两块显示屏及其相应的控制电路,大大增加了整机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显示屏两方向显示的收款设备,在同一设备的屏幕上显示面向收银员和顾客的信息,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品的集成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显示屏两方向显示的收款设备,包括分体设置的一设备主机和一密码键盘,所述设备主机包括一向前的操作面和一向后的后端面,所述操作面上设有一操作键盘,其中,所述设备主机上还设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设备主机的顶部,使该显示屏具有向前显示和向后显示两个显示方向。
所述设备主机的顶部设有一旋转轴,所述显示屏固定在一旋转支架上,该旋转支架的中部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
所述设备主机的操作面和后端面均为一斜面,所述操作面和后端面的交线即为所述设备主机的顶部,所述旋转轴设在所述操作面和后端面的交线处,所述显示屏向前显示时紧贴着所述操作面,向后显示时紧贴着所述后端面。
所述旋转支架由一微型电机带动旋转。
所述设备主机的顶部还设有一用于感应所述显示屏向前显示或向后显示两种显示状态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所述显示屏向前显示或向后显示时被该显示屏遮蔽,且该传感器连接在一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屏显示状态的检测电路中。
所述传感器是反射式红外探测器,或是微动开关检测器,还或者是方向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单显示屏两方向显示的收款设备可节约一套显示屏及其控制电路的成本;简化相应软件设计,软件只需要控制一块显示屏的显示;在同一设备的屏幕上显示面向收银员和顾客的信息,可以消除顾客消费时的隔阂感,让顾客感觉信息更加对称和透明。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收款设备的显示屏两种显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检测所述显示屏显示状态的检测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正常开机时软件驱动显示流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朝向发生变化时软件驱动显示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显示屏两方向显示的收款设备,包括分体设置的一设备主机1和一密码键盘(图中未示),所述设备主机1包括一向前的操作面11和一向后的后端面12,所述操作面11上设有一操作键盘13,所述设备主机1上还设有一显示屏14,该显示屏14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设备主机1的顶部。所述操作面11和后端面12均为一斜面,二者的交线即为所述设备主机1的顶部,一旋转轴15设在所述操作面11和后端面12的交线处,所述显示屏14固定在一旋转支架2上,该旋转支架2的中部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5上,使该显示屏14具有向前显示和向后显示两个显示方向。所述显示屏14向前显示时紧贴着所述操作面11,向后显示时紧贴着所述后端面12。所述旋转支架2可以手动旋转,也可以由一通过软件控制的微型电机(图中未示)带动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