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断路器测试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9319.7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方进勇;李卫红;陈春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刘辉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断路器 测试仪 | ||
1.漏电断路器测试仪,包括设置于一外壳内的电路,所述的外壳的前端面有一接线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包括:
一电压源输出支路(11),输入连接于电源输入支路(10),输出连接于电压采样电路(13);
一电流源输出支路(12),输入连接于电源输入支路(10),输出连接于电流采样电路(14);
一电压采样电路(13),输入连接于电压源输出支路(11),输出连接于MCU控制回路(16)和错误接线判断电路(17);
一电流采样电路(14),输入连接于电流源输出支路(12),输出连接于MCU控制回路(16)和电流通断控制电路(15);
一MCU控制回路(16),输入连接于电压采样电路(13)、电流采样电路(14)、错误接线判断电路(17),输出连接于电流通断控制电路(15);
一电流通断控制电路(15),输入连接于电流采样电路(14)和MCU控制回路(16),输出连接于错误接线判断电路(17);
一错误接线判断电路(17),输入端连接于电压采样电路(13)、电流通断控制电路(15),输出连接于待测的漏电断路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错误接线判断电路(17)具体为:漏电断路器(18)一端连接于测试仪的电源侧L输出端(21)和电源侧N输出端(22),漏电断路器(18)另一端连接于负载侧L输出端(26)和负载侧N输出端(27),所述的测试仪的电源侧N输出端(22)还通过第一电压检测支路(24)和第二电压检测支路(25)连接至负载侧L输出端(26)和负载侧N输出端(27),待测的漏电断路器(18)合闸后,第一电压检测支路(24)和第二电压检测支路(25)的电压采样值输出至所述的MCU控制回路(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压检测支路(24)是由串联于第二电压互感器(TV2)的主线圈端的限流电阻(R1)及并联于第二电压互感器(TV2)的副线圈端的电阻(R3)构成的电压采样电路,第二电压检测支路(25)是由串联于第三电压互感器(TV3)的主线圈端的限流电阻(R2)及并联于第三电压互感器(TV3)的副线圈端的电阻(R4)构成的电压采样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源输出支路(11)包括串联的调压器(T3)和多级变压器(T1)、多级切换开关(SW1)构成的电压源输出电路,电流源输出支路(12)包括串联的调压器(T2)和限流电阻(R4、R5、R6)及相应的开关(KJ 3、KJ4、KJ5)构成的漏电流输出电路,并受控连接于所述的MCU控制回路(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断路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切换开关(SW1)后还串联一保险丝(FUSE1),保险丝(FUSE1)还串联由第一电压互感器(TV1)的主线圈端的限流电阻(R8)及并联于第一电压互感器(TV1)的副线圈端的电阻(R9)构成的电压采样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通断控制电路(15)包括依次串联的继电器控制开关(KJ1)、预设电流补偿电阻(R11)和继电器控制开关(KJ2)组成的漏电流预设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控制面板包括内嵌于面板的上的为液晶显示模块(401)、电源指示灯(402)、电源开关(403)、电源侧接线输出端(404)、电压档位选择旋钮(405)、负载侧接线输出端(406)、电压微调旋钮(407)、模式选择旋钮(408)、极限不驱动时间档位选择旋钮(409)、测试开始按钮(410)、极限不驱动时间微调旋钮(411)、电流微调旋钮(412)、电流档位选择旋钮(4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3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拍框结构改良的碳纤维羽毛球拍
- 下一篇:浴暖双用新型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