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接头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9074.8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谢惠喻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惠喻 |
主分类号: | F16L37/28 | 分类号: | F16L37/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接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适用于高压气动工具的快速接头的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9、10所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327527锁闭式快速接头,其主要在于本体A的外环垣A1端壁设有第一定位槽A2,并于本体A外部设有限位件A3;弹性组件B的两端部设有定位件B1,其中一端定位件B1插入本体A外环垣A1的第一定位槽A2;套环C的通气室C1的端面设有第二定位槽C2,以供插置弹性组件B另一端的定位件B1,另,套环C后端部对应本体A的限位件A3而设有限位卡槽C3。藉之,使接头具有快速定位及锁闭的功效。
但其仅在于接头具有锁闭的作用,由于快速接头一般处于通气状态,因此公接头卡入时会有气体冲出,因而操作者往往要费相当大的力气才能将公接头插入,使用不方便,且因为公接头解掣时气体亦会伴随冲出,导致公接头不受控制而弹开,操作者容易因弹开的公接头撞击而受伤,相当危险。
又如图11所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346712具有高压气动式安全开关的快速接头,包括有本体D、滑动环E及后座F,其藉由后座F中央设有气道F1,气道F1设有阻挡部F2,阻挡部F2将气道F1分为两个不相通容室F3,阻挡部F2两侧各环设有复数通孔F4,通孔F4经由滑动环E的第三环槽E1使两容室F3连通,藉由滑动环E的位移而控制气道F1的开关,及可安全锁固公接头,以适用于高压气动工具的快速接头构造。
M346712新型专利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所研发,虽然其所达成的功效已明显改善M327527新型专利的缺点,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其构件较多,在组装上较为费时,而且组件多在成本上亦相对偏高。
所以本创作人乃精心研发终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的快速接头的构造,进而可达成降低成本,组装简单快捷的功效。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接头的构造,其包括有:
一本体,呈管状,于本体外设有一第一阶缘,该第一阶缘套设一弹性组件,并于本体内设有一第一气道、一阻隔板及一第二气道,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之间以阻隔板隔开,并于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内邻近阻隔板处的本体壁上各设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分别连通第一气道与本体外,该第二通孔分别连通第二气道与本体外,并该第二气道内设入有一垫圈,再于本体的外壁设有一定位件,另于第一阶缘设有一供置入扣件的环槽,邻近该环槽的本体上设有复数的锥孔,该锥孔穿透本体而连通第二气道,且该等锥孔内各置入一圆珠,该圆珠经由锥孔透入第二气道;一第一管体,穿套设于本体外,该第一管体外具有一第二阶缘,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沟槽及一卡掣槽,该沟槽与第一管体轴向平行且对应本体外壁的定位件,卡掣槽与沟槽相互垂直且相连通,并于第一管体内设有两卡槽,该两卡槽分别各置入一O形环,且两卡槽之间的第一管体内设有0一通气室,该通气室对应连通于第一气道的第一通孔,并藉由移动第一管体令第一气道的第一通孔与第二气道的第二通孔均对应连通于该通气室,而令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经由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连通;一第二管体,套设于本体的第一阶缘以定位本体的弹性组件,前述扣件将第二管体扣合于本体,另第二管体内壁对应本体的圆珠位置设有一环垣,且第一管体的第二阶缘伸入第二管体内。
该第一管体的外设有刻花区。
该第二管体的外设有刻花区。
该弹性组件为弹簧。
本体外壁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一环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一管体的卡掣槽及本体外壁凸设的定位件,使第一管体于通路状态时具有定位及锁固第二管体的作用,第二管体无法移动,即可牢固扣紧插入的公接头,具有锁固公接头的作用,进而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压气动工具。
2.本实用新型设有O形环,可吸收高压气动工具强力震动所产生的作用力,并O形环使本体的第一、二气道间的气密性更佳。
3.本实用新型可以控制第一、二气道的启闭,当第一、二通孔同时与通气室连通时为启的状态,而第一、二通孔与通气室错位时为闭,因此于公接头卡合或解掣时,控制第一、二气道为闭的状态,使公接头的卡合或解掣更为轻松、省力。
4.本实用新型第一、二管体外设有刻花区,可以增加摩擦力,使第一管体的推动、旋动及第二管体的推动更为方便。
5.本体的外壁对应第一通孔处设有的环凹槽,其作用在于增加通气室的容量,藉以增加气体流量,进而稳定进气的原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惠喻,未经谢惠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0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水钻井液
- 下一篇:一种圆滑块及其曲柄圆滑块机构、机械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