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改良调整单元定位结构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9033.9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3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卿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卿震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改良 调整 单元 定位 结构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板状材料使用的夹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控制夹口大小的调整定位结构的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大型的板状材料,如木板、金属板或塑料板等,当其需要多片夹合同时加工时,由于固定式的夹具(如虎钳等)无法配合板状材料的位置移动,因此一般会以大型的手持夹具来做为夹持工具,而为了防止于加工过程中,因碰撞等外力发生松脱,进而引发意外伤害,或造成加工之不良品,通常会于夹具的两侧钳柄间设有一定位结构,用以当夹具于夹掣后,让两钳柄可相对定位,而不致任意张展,如图1所示的美国专利第US6212977号专利,以及图2所示的台湾专利证号第M277570号专利等所揭露之夹具。
上述图2所示的专利案,为本案申请人先前的创作,其由一第一、二钳柄10、20交错枢接而成,该第一、二钳柄10、20于枢接点较短的一侧形成相对应之钳嘴部15、25,两钳嘴部15、25并分别设有可相对夹合的夹块16、26。而第一、二钳柄10、20的握把段间并设有一定位组30,用以供控制第一、二钳板10、20的张口宽度。该定位组30主要由一齿条31及一筒体34所组成,其中齿条31利用一枢杆枢设于第二钳柄20的内面,且齿条31相对外侧之表面形成具有系列凸齿的楔齿段33,而筒体34则系利用枢杆枢设于第一钳柄10的内面,且筒体34的自由端面并形成有一供齿条31穿入的嵌插孔,并于筒体34上枢设一压扳块36,该压扳块36前端设有一卡笋37,且卡笋37底面并形成有楔齿,让卡笋37可对应咬合齿条31之楔齿段33。当夹具需要改变夹的宽度时,使用者仅需压下压扳块36,让压扳块36的卡笋37脱离齿条31的楔齿段33,如此第一、二钳柄10、20即受扭力弹簧作用相对张展,待移至适当宽度时,仅需放开压扳块36,让压扳块36受压缩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令压扳块36带动卡笋37与齿条31回复啮合卡制结构,从而达到调整夹口宽度的目的。
在上述已公开的专利案中,其卡笋37组设于该筒体34上时,即呈嵌置状态的置于呈ㄇ字型的侧板间,再利用该压板块36具齿部之端与该卡笋37相对端呈连动结合,使该压板块36以上下推动方式,带动该卡笋37与齿条31间的啮合卡制。因此不仅卡笋37容易产生不稳定的调整移动,且其被上下推动时,三外侧面会与筒体34内壁面接触磨擦,进而造成齿与齿啮合卡制及调整定位的不良影响,另外由于接触之摩擦系数大,且容易呈不稳定调整滑动,因此使用者按压施力较大,且容易产生不适感,对于夹口调整操作的效率、品质有极大的影响,实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前述习用创作的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之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之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发明创造,以改善习用创作中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良调整单元定位结构的夹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夹具对夹口宽度的调整定位不够顺畅和稳定的技术问题,并提升夹具使用的效率和品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改良调整单元定位结构的夹具,包括一应用于夹具、并用于调整该夹具夹口宽度的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由一具有第一、第二容置部的单元本体、齿排、控制件、以及定位件等构件组成,所述单元本体及齿排一端分别枢固在所述夹具的对应构部上,该齿排另端套设于该单元本体的第一容置部内,该控制件及定位件呈连动构态组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处,该定位件一端的定位齿与该齿排的齿部呈弹性啮合定位,其中,该控制件及定位件分别利用一第一枢杆及第二枢杆枢设于该单元本体的第二容置部处,且该控制件及定位件的对应端部处还形成有可作嵌置连结的卡抵部及承接部,当该控制件受弹性按压时,该控制件以旋摆枢转的作动方式,带动该定位件与齿排啮合制动。
前述的一种具有改良调整单元定位结构的夹具,该定位件呈A字型,该定位件一端的承接部呈缺口状并形成于相对该控制件的端面,该定位件另一端贯穿设有一供该第二枢杆穿设的枢孔,而该定位齿则凸设于相对该齿排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卿震,未经杨卿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0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拉固定框覆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废水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