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操作的自动树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8960.9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泳昱;苏晖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泳昱;苏晖阳 |
主分类号: | A01G3/025 | 分类号: | A01G3/025;A01G3/037;A01G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操作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树剪,特指一种可以自动修剪树枝且操作方便的树剪。
背景技术
通常,修剪高空树枝的树剪如图1所示,是由固定剪片10、活动剪片20、握把30、传动机构40(可以一组杠杆或齿轮)和拉绳50组成。固定剪片10安装在握把30的上端。活动剪片20通过转轴60与固定剪片10枢设在一起。传动机构40安装在握把30上,传动机构40的动力输出端与活动剪片20联接传动,带动活动剪片20绕转轴60相对固定剪片10转动,进行修剪树枝的动作,传动机构40的动力输入端与提供动力的拉绳50联接传动。拉绳50安装在握把40的下端。
使用时,挪动树剪,使需要修剪的树枝落入固定剪片10和活动剪片20之间的剪口中,然后拉动拉绳50,通过传动机构40带动活动剪片20转动,令剪口变小至剪断树枝,完成修剪动作。
仔细分析现有的高空树剪,不难发现其存在下列不足:
一、拉绳50采用手动,操作费力,特别是修剪那些粗壮的树枝,往往需要用更大的力;
二、因为树剪生长方向总是千变万化,修剪时,需要根据各树枝的生长方向不停地挪动树剪,使树枝恰好落入固定剪片10和活动剪片20之间的剪口中,这使修剪作业更加费力;
三、修剪后的树枝断面不平整,影响美观。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方便操作的自动树剪,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自动树剪,藉以方便省力地修剪树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便操作的自动树剪,包括两个剪片、握把、修枝传动机构、修枝电机、角度调节传动机构、角度调节电机、旋转圆轮、旋转支架、修枝开关和角度调节开关;安装在握把下端的修枝开关和角度调节开关分别控制安装在握把内的修枝电机和角度调节电机通电与否,修枝电机和角度调节电机分别传动于安装在握把内的修枝传动机构和角度调节传动机构;角度调节传动机构传动于安装在握把上端的旋转圆轮,旋转支架固定在旋转圆轮上;两个剪片通过转轴枢设在旋转支架上,修枝传动机构传动于两个剪片绕转轴相对转动,进行修剪树枝的动作。
上述旋转支架上还设有中心旋转器,两个剪片安装在中心旋转器的一端,中心旋转器的另一端安装一个打磨电机,打磨电机由安装在握把下端的打磨开关控制通电与否,打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一个用于打磨树枝断面的磨砂轮;握把内还装有切换电机,握把下端还装有切换开关,切换开关控制切换电机通电与否,切换电机传动于中心旋转器翻转切换修枝功能和打磨功能。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通过修枝电机传动于两个剪片进行修枝作业,利用电动代替手动,操作省力,即使修剪那些粗壮的树枝,也很方便;
二、当修剪不同生长方向的树枝时,只需通过角度调节电机传动于旋转圆轮转动,带动旋转支架及两个剪片一起转动,至欲修剪的树枝恰好落入两个剪片之间,再通过修枝电机传动于两个剪片进行修枝作业,利用自动调节修枝角度代替手动挪动树剪,使修剪作业更加费力;
三、修剪后,可以通过切换电机传动于中心旋转器翻转,使树剪由修枝功能切换至打磨功能,再通过打磨电机传动于磨砂轮,即可对树枝断面进行打磨处理,使之表面平整,更加美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高空树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固定剪片 10 活动剪片 20
握把 30 传动机构 40
拉绳 50
剪片 1
握把 2
修枝传动机构 31 角度调节传动机构32
修枝电机 41 角度调节电机 42
打磨电机 43 切换电机 44
旋转圆轮 5
旋转支架 6
修枝开关 71 角度调节开关 72
打磨开关 73 切换开关 74
中心旋转器 8
磨砂轮 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泳昱;苏晖阳,未经朱泳昱;苏晖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