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38876.7 | 申请日: | 2009-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85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付凤富;杨桂娣;许锦华;徐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G01N27/6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电泳 电感 耦合 等离子体 质谱仪 联用 接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分析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鞘流高灵敏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
背景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测试技术。它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ICP-MS的高温(7000K)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计的灵敏快速扫描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可分析地球上大部分元素。将毛细管电泳技术与质谱分析技术联用已有报道,但是,目前尚无商品化的接口。已公开发表的十字形和简易形毛细管电泳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无法解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连接而引起的拖动而产生的峰展宽问题和过分稀释使得灵敏度变低问题,同时无法提供十分稳定的电连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解决了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联用难题。
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毛细管、样品溶液蠕动泵和T形毛细管,所述不锈钢毛细管连接有高压电源,其左端入口分别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鞘流管相连接,所述不锈钢毛细管的输出端经样品溶液蠕动泵与T型毛细管输入端相连接;所述T形毛细管的输出端接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T形毛细管的下端与清洗溶液蠕动泵输出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在于:
1、解决了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的瓶颈难题——稳定的电连接,克服了由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连接而引起的拖动使得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果变差问题和过分稀释使得灵敏度变低问题。
2、具有两种定量模式:连续进样模式和收集进样模式。连续进样模式测定速度快,适合于浓度较高样品;收集进样模式灵敏度高,适合低浓度样品。在收集进样模式下,不但提高了毛细管电泳仪的分离效果,而且大大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的灵敏度。用于连接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使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可以用于测定元素形态,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连接清洗溶液,2为连接毛细管电泳,3为电流控制器,4为清洗溶液蠕动泵,5为样品溶液蠕动泵,6为不锈钢毛细管,7为T形毛细管,8为连接高压电源,9为连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10为微流鞘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接口装置,实施方案包括不锈钢毛细管6、样品溶液蠕动泵5和T形毛细管7,所述不锈钢毛细管连接有高压电源,其左端入口分别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鞘流管相连接,所述不锈钢毛细管的输出端经样品溶液蠕动泵与T型毛细管输入端相连接;所述T形毛细管的输出端接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T形毛细管的下端与清洗溶液蠕动泵输出端相连接;该装置设有分别用以控制样品溶液蠕动泵和清洗溶液蠕动泵的电流控制器,所述T形毛细管为聚乙烯管。
实施例1
当样品在毛细管电泳仪进行分离时,电流控制器控制清洗溶液蠕动泵4转动,停止样品溶液蠕动泵5,此时不会影响毛细管电泳仪的分离;当样品中的某一成分分离完后,电流控制器控制清洗溶液蠕动泵4停止,转动样品溶液蠕动泵5把待测成分送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由于蠕动泵4已停止,没有辅助液进去,所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灵敏度不受影响,在收集进样模式下不同物质浓度检出限如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