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热电炉的导电铜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8468.1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1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田永红;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汇华集团溪口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1 | 分类号: | H05B7/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65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炉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热电炉,尤其涉及一种矿热电炉的导电铜瓦。
背景技术
导电铜瓦是矿热电炉的大电流母线往电极导电的连接板,现有技术矿热电炉的导电铜瓦,结构上通常包括弧形瓦片状的铜瓦基体,基体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母线连接柱。使用时,弧形瓦片状的铜瓦基体的凹面紧压连接放电埋弧工作电极的侧面,母线连接柱则与短网系统的导电铜管连接。它和电极的导电电阻不一样,因电极导电电阻是4-11A/cm2,且受机加工工艺限制往往粗细不均、电极表面粗糙度大,表面形成有氧化层,大电流时阻抗大,导电铜瓦与电极接触不良,接触面缩小,只能达到60%-80%,往往会产生点接触、线接触,无法产生有效的面接触。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接触不良、阻抗大,长期大电流通过,会缩短导电铜瓦的寿命;导电铜瓦和电极间易产生电弧,造成入炉电压电流不平衡,影响电极的下插深度,对生产十分不利。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能提高铜瓦凹面与埋弧工作电极接触性能的矿热电炉的导电铜瓦。
例如,申请号为200320127437.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抗电弧节能导电瓦。包括弧形瓦片状的铜瓦基体,铜瓦基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母线连接柱,导电铜瓦内侧凹壁上固定有石墨块,石墨块有许多形状为圆形或小条形或其它几何形,石墨块嵌在导电瓦内侧壁上,导电瓦内侧壁开有许多供石墨块嵌入固定的小孔。这种构造,能保持石墨的特性,即耐高温,抗氧化,又能预防石墨碎裂、破损的发生,它相当于起到增加石墨层的钢性的作用,就象增加了加强肋。同时消除应力集中,整个导电瓦就象是一个牢固的框架,充分保证了石墨块的刚性。当这种导电瓦被压紧与电极接触时,使铜瓦基体接触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延长了导电铜瓦的使用寿命。
采用这样的技术当然可以实现使导电铜瓦的接触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延长了铜瓦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但在基体内设置许多固定的小孔,构造相对复杂,安装小石墨块麻烦,小石墨块易磨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能从根本上解决导电铜瓦的有效接触问题,从而延长了铜瓦的使用寿命的矿热电炉的导电铜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热电炉的导电铜瓦,包括弧形瓦片状的铜瓦基体,基体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母线连接柱,铜瓦基体凹面上设有多个间隔并列的长凹槽,长凹槽横截面呈三角形,铜瓦基体横截面的凹面一侧呈锯齿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铜瓦基体凹面上设有多个间隔并列的长凹槽,长凹槽横截面为三角形,铜瓦基体横截面的凹面一侧呈锯齿形。铜瓦凹面与电极表面接触面压强大,铜瓦齿面可以尖顶破坏电极表面的氧化层,克服表面粗糙度造成的局部接触不良,增大有效电接触面,并可以适应电极直径的变化,使导电铜瓦的机械强度增加,导电铜瓦与电极之间不会产生电弧,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导电铜瓦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周期。使入炉电压电流平衡得到保证,电极可以有效地下插到炉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铜瓦横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矿热电炉的导电铜瓦,包括弧形瓦片状的铜瓦基体1,铜瓦基体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母线连接柱2,铜瓦基体1凹面上设有多个间隔并列的长凹槽3,长凹槽3横截面呈三角形,铜瓦基体1横截面的凹面一侧呈锯齿形。
所述的长凹槽3长度与铜瓦基体1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是:由于铜瓦基体1凹面上的电极朝向上设有多个间隔并列的长凹槽3,长凹槽3横截面为三角形,铜瓦基体1横截面的凹面一侧呈锯齿形。通过改变导电铜瓦与连接体面间的压力,可把导电铜瓦的电极的接触面改为锯齿形接触面,把常用的面接触方式改变为线接触方式。这样一来可以尖顶破坏电极表面的氧化层,避开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的粗糙度造成的局部接触不良,增大有效电接触面,并可以适应电极直径的变化,使导电铜瓦的连接机械强度得到增加,导电铜瓦与电极之间不会产生弧光,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导电铜瓦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周期。使入炉电压电流平衡得到保证,电极可以有效地下插到炉膛,对生产十分有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汇华集团溪口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汇华集团溪口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石发电机转子飞轮结构
- 下一篇:掌上居民负荷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