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式按摩组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38372.5 | 申请日: | 2009-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5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炳宏 |
| 主分类号: | A61H23/04 | 分类号: | A61H23/04;A61H23/02;A61F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按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按摩器,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对眼部(或头部)、躯体进行按摩的多功能复合式按摩组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现代的人们长期处于忙碌的工作中,常常没时间及空间来运动,因此身体常常出现疲劳酸痛的症状,或者产生精神压力,所以常常需要藉助按摩器材,经由按摩方式而予以消除。
其中小型按摩器因便于携带及价格较低,因此较为市场所接受比较普及,但其只能配戴于人体单一部位,按摩的区域及功效较小,而且按摩动作单调,故即有结合音乐的按摩器产生。
相关结合音乐的按摩器请见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15290号、第304424号、第M240234号、第M253839号及中国专利公告第CN2370862Y号、公开第CN101259303A号、公开第CN1579537A号,本创作人发现该些专利案仍然至少有如下的缺失:其没有设置眼部(或头部)用的按摩器,最多是设置躯体用的按摩器,所以不能同时对眼部(或头部)、躯体进行复合式按摩,按摩的区域及功效仍小,按摩动作亦显单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结合眼部(或头部)按摩器及躯体按摩器,同时对眼部(或头部)、躯体进行复合式按摩的复合式按摩组的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式按摩组的结构,包含有:一第一按摩器,为眼部或头部按摩器;一第二按摩器,配戴于使用者躯体;一控制单元,产生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该第一按摩器、该第二按摩器作动;一传输该控制信号的连接单元,连接该第一按摩器、该第二按摩器;上述的组件,使该第一按摩器、该第二按摩器可同时对眼部(或头部)、躯体进行复合式按摩,且藉该控制单元使该第一按摩器、该第二按摩器同步或不同步作动。
该第一按摩器设有一充气体,以及一产生胀缩按摩作用的气囊。
该第一按摩器设有一产生震动按摩作用的震动体。
该第一按摩器设有一产生热敷作用的发热体。
该第二按摩器内设有一充气体,以及一产生胀缩按摩作用的气囊
该第二按摩器内设有一产生震动按摩作用的震动体。
该第二按摩器内设有一产生热敷作用的发热体。
该控制单元设于一控制器中,该控制器设有数控制键。
一音源单元,发出语音或音乐以配合该第一按摩器、该第二按摩器的作动。
该控制单元设有一音频电路,藉该音频电路使该第一按摩器、该第二按摩器的按摩动作与该音源单元的音频相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连接单元连接该第一按摩器及第二按摩器,并该第一按摩器为眼部或头部按摩器,而该第二按摩器可配戴于使用者躯体,该连接单元连接一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信号可以控制该第一按摩器、第二按摩器同步或不同步作动,以同时对眼部(或头部)、躯体进行复合式按摩,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结合一音源来辅助引导使用者进行气功、瑜珈等保健运动。
本实用新型以下仅藉由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语音与第一按摩器、第二按摩器的动作对应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语音与第一按摩器、第二按摩器的动作对应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五);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六);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按摩器另一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按摩器另一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按摩器另一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设一充气体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按摩器上设控制键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按摩器上设控制键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可搭配音响使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可搭配随身听使用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第一按摩器 11固定带 111结合部
12充气体 13气囊 14震动体
15发热体 20第二按摩器 21固定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炳宏,未经林炳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动桥车架横梁单片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实现汽车转向的转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