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喇叭入耳式耳背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38303.4 | 申请日: | 200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617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余仕湖;施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5/02 | 分类号: | H04R25/02;H04R25/04;H04R1/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伟 |
| 地址: | 361006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入耳 耳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喇叭入耳式耳背机。
背景技术
耳道机和耳背机是用于补偿人的听力的设备,它可帮助听力较差人群补偿听力。但耳道机和耳背机在使用时皆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现就两者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1、耳道机
缺点:生产方面:定制的耳道机需要根据取客户的耳样来做相应的耳壳,周期比较长,不能批量生产,且耳道机的体积小,且接近骨膜,所以功率比较小,补偿的一般在高频。
使用方面:佩带不舒适,受话器容易损害,且不可更换;
优点:佩带方面:体积小,外观精美,佩带隐蔽。
2、耳背机(如图1A、图1B所示)
缺点:生产方面:功率大,但是麦克风1’和受话器2’都在机壳3’里面,容易反馈,
使用方面:体积大,外观不够精美;
优点:生产方面: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使用方面:功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听效果好、不会产生反馈声的和喇叭容易更换的喇叭入耳式耳背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喇叭入耳式耳背机,它主要由喇叭组件、连接部、机身组成;所述的喇叭组件通过连接部与机身连接。
所述的喇叭组件主要由耳模头、喇叭、喇叭空腔组成;喇叭安装在穿设于人耳道内的喇叭空腔内,耳模头连接在喇叭空腔的一端且与喇叭相对。所述的连接部由连接管和导线组成,导线穿置在连接管内。所述的机身主要由机壳、麦克风和声音放大器组成;所述的麦克风和声音放大器皆安装在机壳内。所述的喇叭组件上的喇叭通过连接部上的导线电连接机身上的声音放大器。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的喇叭安装在穿设于人耳道内的喇叭空腔里,然后空腔通过连接头与耳模头连接,麦克风安装在机壳内,使得喇叭与麦克风分离,避免反馈而啸叫,所以可以制作成功率比较大的助听器,收听效果好,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插拔接口方式,使得更换喇叭比较容易。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耳模头可根据耳朵的大小制成不同的长度尺寸供选择;机壳仍为耳背机形状,但是比传统耳背机体积跟小,外观更精美,佩带更隐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习用耳背机的主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喇叭入耳式耳背机,它主要由喇叭组件1、连接部2、机身3组成。
所述的喇叭组件1主要由耳模头11、喇叭12、喇叭空腔13组成;喇叭12安装在穿设于人耳道内的喇叭空腔13内,耳模头11连接在喇叭空腔13的一端且与喇叭12相对。
所述的连接部2由连接管21和导线22组成,导线22穿置在连接管21内。
所述的机身3主要由机壳31、麦克风32和声音放大器33(如:芯片)组成。麦克风32和声音放大器33皆安装在机壳31内。
所述的喇叭组件3通过连接部2连接机身3,喇叭组件3上的喇叭12通过连接部2上的导线22电连接机身3上的声音放大器33。
本发明的重点就在于:喇叭组件佩带在耳道内,机身佩带在耳道的外部,而麦克风安装在机壳内,使得喇叭与麦克风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声音信号由机身3的麦克风32转化为电信号传入机身3的声音放大器33,然后再从声音放大器33通过连接部2的导线22传到喇叭组件1上的喇叭12,再由喇叭12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传入骨膜。
故,凡将喇叭组件佩带在耳道内,机身佩带在耳道的外部的结构皆属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3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妇科高频治疗仪光纤照明操作手柄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香烟制造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