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球垒球训练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38054.9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9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梁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美华(厦门)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69/4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宁 |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市集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棒球 垒球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球垒球训练器,特别与一种可任意控制出球时间的棒球垒球训练器有关。
背景技术
棒球和垒球作为一项专业和业余都可进行的体育运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追捧。在棒球垒球的击球手的训练中,教练或球友需模拟投球手进行投球,以提高击球手的击球力度和准确性。为辅助击球手的训练,人们发明了专门针对击球训练的训练器械。
现有技术中,如CN2109217U公开的《快速投球机》,采用机械自动投球的方式,击球者对上抛尚处于运动的球体进行击球训练,此方案虽然可以代替教练或球友的模拟配合,但由于球体只有一个固定的上抛动作,球体的运行速度和角度单一,无法满足模拟不同的投球动作的训练需要。
又如CN03260998.1公开的棒球发射器,该方案每隔固定的时间可自动发射球体,且发射架的角度可调节,该方案可提供不同角度的飞行球体,但是发球时间间隔固定,训练者在击球训练中形成条件反射,无法达到模拟实际比赛中变化莫测的投球过程的需求。
再如CN200420025961.X公开的《棒球训练器》,其包括机身组件、驱动组件、撑脚组件和转棒组件,该方案可以提供不同速度和抛射状态的运动球体,但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难以在棒球和垒球的训练中得以推广。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研发设计出一种训练者可任意控制出球时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棒球垒球训练器,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棒球垒球训练器,训练者可任意控制出球时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棒球垒球训练器,让训练者手脚及整个身心协调配合得到锻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棒球垒球训练器,包括控球元件、牵动元件、脚踏机构、支撑架、输球管和出球轨道;支撑架由伸缩套管和底座构成;输球管架设在伸缩套管上,输球管前端设有容置腔,容置腔与输球管贯通;控球元件安装在容置腔中,牵动元件的一端连接在控球元件上而另一端连接脚踏机构,脚踏机构带动牵动元件开启控球元件控制输球管出球;出球轨道固定在输球管的出口处。
所述的控球元件侧视呈凵型,控球元件的底边通过转轴枢设在容置腔中,控球元件的后端(靠近进球而远离出球的一端)与容置腔的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压缩弹簧或扭簧均可),在受弹簧作用下控球元件的后端翘起而伸入输球管中挡住球体,牵动元件为拉绳,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控球元件的后端而另一端连接在脚踏机构上,压下脚踏机构带动拉绳牵制控球元件的后端向下而呈开启状控制输球管出球到预定位置被控球元件的前端挡住,训练者根据自己的思想松开脚踏机构,控球元件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后端翘起而伸入输球管中挡住后面的球体,同时预定位置的球体滑入出球轨道以供击打训练。
所述的控球元件侧视呈凵型,控球元件的底边通过转轴枢设在容置腔中,牵动元件包括直流电机组件、凸轮和连杆,直流电机组件的转轴上固定一凸轮,该凸轮并通过连杆与控球元件的后端用铰连方式进行连接,直流电机组件由脚踏机构控制动作,脚踏机构通过直流电机组件带动凸轮和连杆向上而开启控球元件令输球管出球。
所述的控球元件高于输球管内壁20mm左右。
所述出球轨道具有一段直轨和一段弧形弯轨,直轨的一端固定在输球管的出口处,弧形弯轨连接在直轨的另一端。
所述容置腔与支撑架的伸缩套管贯通并固定连接在伸缩套管上方,伸缩套管与底座贯通并连接在底座上方,牵动元件安装在伸缩套管中,牵动元件的两端从伸缩套管中伸出分别连接控球元件和脚踏机构。
所述的伸缩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以及紧固元件,内管直径小于外管直径,内管套接在外管中,内管与容置腔连接,外管与底座连接,内管和外管通过紧固元件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底座由三根直杆组成,三根直杆的上端枢接在一起并与伸缩套管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训练者通过脚踏机构启动控球元件,任意控制出球时间,以模拟投球手的投球时间的不定性;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支撑架的高度来调节输球管的高度,以获得不同的抛射状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在训练时由于需要脚部的配合,使得训练者的手脚及整个身心协调配合得到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启动控球元件前的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启动控球元件后的状态剖视图。
标号说明
控球元件 1 拉绳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美华(厦门)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嘉美华(厦门)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酰甲胺磷三氯甲烷回收装置
- 下一篇:高尔夫球杆的握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