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37934.4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681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蔡飞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昌铭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F13/22 | 分类号: | E04F13/22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传榜 |
| 地址: | 362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墙 板材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外墙装饰板材的后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通常是先由钢筋和混凝土浇铸而成的框架结构,再采用砌块砌筑好内外墙,最后再在内外墙表面上涂刷涂料或安装装饰板材。
外墙安装装饰板材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湿挂法,在装饰板材的背面设有凹凸槽结构,施工时通过金属线与凹凸结构的配合使装饰板材固定在外墙上,再灌入水泥砂浆,时间长了之后,装饰板材上的金属线容易锈蚀而与墙面脱落,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已渐渐被禁止使用;二是粘贴法,就是将金属挂件固定在外墙的金属龙骨支架上,再将装饰板材用粘结胶粘贴在金属挂件上,这种方法直接将承重力加载在胶水上,显然比湿挂法更经久耐用一些,但是到达一定年限时,胶水也会脱落,同样具有安全隐患。
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外墙一般都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贴设装饰板材,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外墙的装饰板材出现多起脱落伤人的严重事故,而湿挂法或粘贴法是当时一种较为普遍的外墙装饰施工方法,因此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采用湿挂法或粘贴法施工的外墙装饰板材容易脱落伤人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包括钻设于墙体上的定位孔、钻设于外墙板材上的通孔、灌注于该定位孔中的粘结胶、由外向内依次穿设于该通孔和定位孔中并被所述粘结胶包围的固定杆体、连接于该固定杆体外端并压靠于外墙装饰板材表面的定位件。
前述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所述墙体上的定位孔贯穿墙体。
前述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所述墙体上的定位孔也可以是外侧开口的盲孔。
前述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所述定位件与固定杆体为一体成型。
前述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所述定位件也可以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固定杆体的外端部。
前述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所述定位件设有一螺纹孔,所述固定杆体外端部设有外螺纹,该定位件通过其螺纹孔与该外螺纹配合连接于该固定杆体的外端部。
前述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所述定位件的表面设有装饰物。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可以使现有的湿挂法或粘贴法施工的外墙装饰板材得到加固而不脱落,排除了安全隐患;二,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成本低廉;三,本实用新型还可对建筑物外墙面进行装饰,使其比加固前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固定杆体和定位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固定杆体和定位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外墙板材的后加固装置,参照图1,墙体1的外墙表面通过湿挂法或粘贴法贴设有外墙板材2。在外墙板材2上钻设通孔20,在墙体1上钻设定位孔10,该定位孔10为一端开口的盲孔。然后向该定位孔10中灌注粘结胶5,再将固定杆体3由外向内依次穿过该通孔20和定位孔10,固定杆体3的周面与定位孔10的周壁之间被粘结胶5填充。该固定杆体3的外端部一体连接有一定位件4,该定位件4压靠于外墙板材2的表面,使外墙板材2固定于墙体1上而不会脱落。该定位件4的表面设有装饰物41,施工后该装饰物41起到装外墙表面的作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墙体1上的定位孔10贯穿墙体1,固定杆体2的内端部穿透墙体1的内墙面,在固定杆体2的内端部锁合有一定位螺母6。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定位件4通过螺钉7锁固于固定杆体3的外端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定位件4设有一螺纹孔,固定杆体3外端部设有外螺纹,该定位件4通过其螺纹孔与该外螺纹配合连接于该固定杆体3的外端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昌铭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昌铭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7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洁净室的连接件型材
- 下一篇:节水防溅坐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