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7722.6 | 申请日: | 200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魏超;赵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 | 分类号: | H01L23/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风冷的蜂窝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迄今,风冷式散热器无论其结构如何变化,均围绕在各种翅片或类翅片结构范围内。传统风冷式散热器存在以下缺点:1、受加工、材质等诸多因素影响,热量传递到各翅片上的量值是有差异的,但由于传统散热器各翅片相互独立,即使受热不均也无法相互传递,而这种不均会对热载体的散热均匀度造成负面影响。2、传统散热器热量传到翅片上后,其散热效果只能根据各自表面所感受到冷却风的强度与速度而定,而冷却风扇吹出的风从理论上讲本身就不均匀,这又会使各翅片被带走的热量无法均等,同样会使各翅片的温度不均,散热效果各异,也会产生第一点形成的散热均匀性缺陷。3、由于传统翅片式散热器其中的两个侧面是开放的,会造成大量的冷却风短路,其产生的结果不言而喻。若用侧向、筒状等进风结构又会造成整个热载体温度倾斜。4、冷却风进入传统散热器后始终处于各自独立状态,未经过分合处理过程,便直接排出,而此间各自与翅片摩擦发出不同的噪声,也随风一并排出,与此同时,冷却风扇本身产生的噪声也同时叠加其上。
公告号为CN258393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新型的风冷式电力电子器件散热器,该风冷式电力电子器件散热器包括一传统的矩形翅片式散热器,在翅片式散热器的每一翅片之间的通道内按等距离设置有呈之字型排列的多个针柱。该散热器综合矩形翅片式和针柱式散热器的优点,热阻约降低10%~20%;风速为2m/s时,气体在散热器通道内的流动阻力约比在矩形翅片式散热器内高10%,但比在相应尺寸的针柱散热器内的流动阻力要低得多。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果好、流动阻力小的特点。
公告号为CN266744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风冷式流体散热器,包括流体室和散热室,散热室内若干纵向布置的散热管与若干横向布置的薄金属片过盈配合,散热室的流体通道一端为冷风入口,另一端为热风出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风冷式散热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不仅散热效果较好,而且噪声较小的风冷式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设有散热器主体,散热器主体为柱状体,柱状体的其中一面为热源接受面,其余面上均设有至少1个孔,相邻面的各孔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相互错位,在其余面上所设的孔为互相立体错位交叉的互通孔,使柱状体的结构成为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柱状体内部各互通孔之间相互交织,而连接各互通孔之间并用于热量导出的所有筋条既相互间隔又相互连接,在散热器主体下部与冷却风扇之间设有腔体。
所述柱状体可采用矩形柱状体,最好为六面矩形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工作原理:冷却风扇吹出的的风从散热器底部吹入,风扇与散热器主体之间存在一个四周密闭的腔体(正压腔),使冷却风进入散热器之前对散热器先形成一个相对均匀的正压环境,且冷却风仅能通过散热器底部这一个通道进入散热器主体内,从而避免了冷却风短路流失,使冷却风的有效利用率达到了最大程度。冷却风进入散热器后,由于散热器主体中所设的互通孔形成的气道四通八达,冷却风会按照压力递减的规律,在四通八达的气道空间任意流动、多次分合,从而达到与散热器主体中所设互通孔形成的散热筋条网络表面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将其表面的热量带走,并依序从四周的孔中排出,克服了由于加工、材料等因素造成的热输出误差,形成一个热量可在各筋条间相互传递、维系均衡的空间热传导网络体。在此过程中,散热器中的热量也随之被风带出,从而达到了散热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冷却风在散热器内部多次分合,会产生消音器的作用,使冷却风与散热器之间的气体摩擦声大大减弱。
由此可见,与传统风冷散热器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完全脱离传统散热器结构设计思维的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结构的散热概念,克服了传统风冷散热器所存在的缺点,达到提高散热效果和减少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设有散热器主体1,散热器主体1为六面矩形柱状体,六面矩形柱状体的顶面11为热源接受面,其余五面上均设有至少1个孔2,相邻面的各孔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相互错位,在其余五面上所设的孔2为互相立体错位交叉的互通孔,使六面矩形柱状体的结构成为表面布满蜂窝状孔,六面矩形柱状体内部各互通孔之间相互交织,而连接各互通孔之间并用于热量导出的所有筋条既相互间隔又相互连接,在散热器主体1下部与冷却风扇4之间设有腔体(正压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7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式超声波胎儿心率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过滤透气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