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燃易爆性粉尘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7381.2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916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杜世睿;穆森;朱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蓝天碧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7/01 | 分类号: | B07B7/0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9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燃易爆 粉尘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于易燃易爆性粉尘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加工场所,木屑、粉尘的浓度较高,这些木屑和粉尘具有密度小、重量轻和漂游性、粘附性强等特点,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长期处于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经常因吸入过多粉尘而患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威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其中所含有的各类易燃易爆性轻质(密度<0.95kg/m3)粉尘,更是危及到所处场所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降低粉尘的浓度,提高生产环境的清洁度,降低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威胁,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现在有多种除尘净化方式,一种是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场所放置静电产生器,产生适当电压的静电,将粉尘吸附,降低粉尘浓度,净化空气,然而,当静电产生器上吸附粉尘过多,由于静电的作用,反而容易产生爆炸等破坏性灾害;另一种除尘方式是利用气流作用,将粉尘全部吸入一密封空间内,如现在家庭常用的吸尘器等,同样地,当该密封空间内存积木屑和粉尘较多时,容易在摩擦时产生静电,从而引起火花而燃烧,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和生命安全,也不是万全之策。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目前的除尘净化装置进行研究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燃易爆性粉尘净化装置,其工作安全可靠,使用效果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易燃易爆性粉尘净化装置,包括一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出口的容置室、喷淋系统、收集池、导管和排污管道;容置室的进气口设置有离心风机,出口设置在容置室的一侧,容置室的底部具有溶液区,且溶液区的液面与出口平齐;喷淋系统位于容置室内的上部;导管的一端与容置室的出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收集池;收集池内的液面与池沿平齐;排污管道连接在容置室溶液区的底部。
上述容置室内的溶液区表面设有一可控制液体水位的液位控制器。
上述收集池上设有沿边缘向下倾斜的导出沿。
上述容置室溶液区内设有一过滤网,该过滤网与容置室内壁构成一封闭空间,另有一可将该封闭空间内的液体抽取至喷淋系统的水泵。
上述排气口设置在容置室的顶部。
上述排污管道还有一连接在收集池底部的入口。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置室内设置喷淋系统,将含有易燃易爆性粉尘的气流喷湿,使得粉尘受重力作用而落入溶液区,得到净化的空气则由排气口排出;溶液区中的粉尘因比重不同而下沉或漂浮在液体表面,可溶物则溶解于溶液区内;漂浮物再经收集池收集,转为其它用途;下沉物成为泥浆由排污管道排出,使用方便,净化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考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燃易爆性粉尘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容置室1、离心风机、喷淋系统2和收集池3。
容置室1为普通的密闭容器,其具有进气口11和排气口12,由于气体的密度较小,为了便于排出气体,在本实施例中,将排气口12设置在容置室1的顶端,而进气口11则位于容置室1的侧边;另外,在容置室1的底部还具有一溶液区13,其是在容置室1的底部盛置有溶液(可为水,或根据粉尘的具体成分而确定溶液的种类),用于收集进入容置室1内的粉尘并根据粉尘的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如粉尘中的灰尘等大颗粒分子由于不溶于水,而沉淀在容置室1的底部,可溶性粉尘则溶解在水中,而不溶于水的轻质分子则漂浮在液面上;容置室1在与溶液区13的液面平齐的位置还形成有一出口14,用以将漂浮在液面上的不溶性粉尘等颗粒排出,为了保证粉尘能够得到充分的收集,本实施例中将该出口14设置在容置室1上与进气口11相对的另一侧;再者,在容置室1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污管道5。
离心风机的作用是提供气体流动的动力,从而对外界环境中含木质粉尘的空气产生作用,以气流形式强制进入容置室1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将离心风机设置在进气口11处(图中未示)。
喷淋系统2位于容置室1的内部上方,并在进气口11所处水平位置的上方,从而可方便对由进气口11进入的气流进行喷淋,加以湿润。
收集池3为一具有开放顶部的容置池,其内装满液体(可为水),还可加有发酵微生物,其通过导管4与容置室1的出口14连接,并在池的边缘设有一倾斜向下的导出沿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蓝天碧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蓝天碧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7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