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床的车螺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6971.3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7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升正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5/00 | 分类号: | B23B25/00;B23G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伟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床 螺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床的车螺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普通车床车内螺纹和外螺纹时,大都是由人工进行进刀、退刀操作,这种人工操作的车削方式,废品率较高,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的车床的车螺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床的车螺纹装置,它包括小滑板、中滑板、大滑板、机座、丝杆、光杆、操作杆;所述的小滑板沿纵向滑接在中滑板,中滑板沿横向滑接在大滑板上,大滑板的上部沿纵向滑接在设于机座的滑轨上,所述的丝杆、光杆、操作杆的两端连接在机座上,中部穿置在大滑板的侧部;它还包括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和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安装在大滑板上部的侧边、与大滑板上部滑轨平行,在中滑板与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相对的侧边上设置一拨块,该拨块可与中滑板行程开关相顶靠;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安装在大滑板侧部的下方且与丝杆平行,在大滑板侧部的底面设置一拨块,该拨块可与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相顶靠。
所述的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可调节的固定在侧板上,侧板安装在大滑板上部的侧边。
所述的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可调节的固定在固定杆上,该固定杆的两端固定在机座上且固定杆与丝杆平行。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普通车床上增加了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和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安装在大滑板上部的侧边,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安装在大滑板侧部的下方,而使得普通车床在车削内螺纹和外螺纹时,进刀和退刀完全由行程开关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中滑板行程开关的动作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大滑板行程开关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床的车螺纹装置,它包括小滑板1、中滑板2、大滑板3、机座4、丝杆5、光杆6、操作杆7、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SQ1、SQ2和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SQ3、SQ4和主轴箱8、主轴9。
所述的小滑板1沿纵向滑接在中滑板2,中滑板2沿横向滑接在大滑板3上,大滑板3的上部31沿纵向滑接在设于机座4的滑轨41上,所述的丝杆5、光杆6、操作杆7的两端连接在机座4上,丝杆5、光杆6、操作杆7的中部穿置在大滑板3的侧部32。
所述的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SQ1、SQ2可调节的固定在侧板10上,侧板10安装在大滑板3上部31的侧边,侧板10与大滑板3上部31滑轨33平行,在中滑板2与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SQ1、SQ2相对的侧边上设置一拨块21,该拨块21外沿部设置于两个中滑板行程开关SQ1、SQ2之间(如图3A所示),并可与中滑板行程开关SQ1、SQ2相顶靠。
所述的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SQ3、SQ4可调节的固定在固定杆20上,固定杆20的两端固定在机座4上且位于大滑板3侧部的下方,固定杆20与丝杆5平行。在大滑板3侧部31的底面设置一拨块34,该拨块34外沿部设置于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SQ3、SQ4之间(如图3B所示),该拨块34可与两个大滑板行程开关SQ3、SQ4相顶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中滑板行程开关SQ1、SQ2和大滑板行程开关SQ3、SQ4分别是调整进刀点和退刀点,SB6为车螺纹和点动的选择开关。在加工螺纹时,调整好进刀点和退刀点的位置,开关SB6闭合,选好是车内螺纹还是外螺纹,按下SB2开始加工,拨块21碰到SQ1时主轴9反转,Z轴退刀且X轴进刀,拨块34碰到SQ3(外螺纹)或SQ4(内螺纹)X轴退刀停止,碰到SQ4时Z轴退刀停止,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本发明的重点就在于:增设了用于控制退刀、进刀的行程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升正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升正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6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