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釜智能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36858.5 | 申请日: | 2009-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联枝;庄少强;靳小雷;陈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恒拓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9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釜智能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蒸压釜的智能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制品的蒸压、固化须在(1.0-1.2)MPa的蒸汽环境中进行。开始时气压须按一定的梯度上升,即气压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升到规定的压力;而后保持压力一定的时间;时间达到后按一定的梯度降压。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卸掉压力。整个过程的工艺要求非常严格,时间与压力的变化要按规定的函数关系进行,否则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该过程在一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容器的名称为高压釜。该固化工序在管桩制造行业称作蒸压。
以往的蒸压工序均为人工操作,即操作者根据时钟和压力表分阶段手动调节进气阀和排气阀。首先操作者凭经验手动开启进气阀门,在规定时间内釜内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后再手动调节阀门再开大一点,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压力达到恒压压力将阀门保持不动,开始恒压;恒压时间到,关闭进气阀,而后还是看时钟和压力表,分时间阶段手动多次调节排气阀门,当压力降至一定数值时打开排水阀,排出釜内的冷凝积水;而后,直至釜内压力降至常压。人工操作也要有记录,记录的是每阶段的时间和压力,即几点几分开始进气,压力多少;几点几分保压,压力多少;几点几分开始排气,压力多少;几点几分结束。很明显这样操作的结果与管桩蒸压工艺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压力和时间的变化关系也无法实时精确表示;生产出来的管桩混泥土固化硬度达不到质量要求,在打桩时常出现桩被打裂、打崩的现象;而且从记录上也无法追溯;操作者频繁在高压釜周边操作,工作条件恶劣(高温)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釜智能控制装置,其实现了混凝土蒸压工序的自动化控制,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解决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压釜智能控制装置,包括蒸压釜、压力传感器、PLC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触摸屏、中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相连,实时检测蒸压釜内的压力;所述的PLC可编程控制器可通过232接口接收工业触摸屏的工艺参数指令作为基准,并根据相应的内部程序,实现对蒸压釜的进气电动阀、排气电动阀和排水电磁阀按工艺要求的控制;所述的中控计算机通过D-link无线数据传输与所述的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实现远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使用自动控制代替手动操作。操作者只需在触摸屏上调出工艺参数,按一下启动按钮,系统即可按程序自动进行。而无需一次次地去一点一点的开启进、排气、排水阀门,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解决了安全隐患。
2.采用无线通讯方式解决现场通讯距离远,干扰多的问题,降低通讯故障率,保证实时数据的可靠准确性。
3.操作者无需在现场操作阀门,可实现现场无人化操作。节省人力。
4.从节能的角度考虑,本实用新型还特别设计了排出的蒸汽的重复利用的功能。中控计算机能实时监控各个高压釜的工作状态。当其中一个高压釜须排气,而另一个高压釜需要进气时,中控计算机能自动提示,以便操作者决定是否向其排气。当然,这只是余气利用,蒸压过程仍按工艺参数自动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釜智能控制装置,包括蒸压釜、压力传感器、PLC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触摸屏、中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相连,实时检测蒸压釜内的压力;所述的PLC可编程控制器可通过232接口接收工业触摸屏的工艺参数指令作为基准,并根据相应的内部程序,实现对蒸压釜的进气电动阀、排气电动阀及排水电磁阀的控制;所述的中控计算机通过D-link无线数据传输与所述的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实现远程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恒拓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恒拓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6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隐形路障
- 下一篇:边缘波可调组合式膜盒成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