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张力整平机的辊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6626.X | 申请日: | 2009-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04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常;陈政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凯景钢铁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02 | 分类号: | B21D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勇 |
地址: | 363107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张力 整平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整平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钢板整平的张力整平机的辊轮装置。
背景技术
张力整平机应用范围很广,如钢板进行镀锌后,还要用张力整平机进行整平及表面处理。现有的钢板张力整平机,其辊轮装置一般都是由上下2组辊轮组成,每组辊轮由1个工作辊和2个背辊(支承辊)组成,待整平钢板位于上下工作辊之间,通过运行的张力带动工作辊,再由工作辊带动背辊。通过上下2组辊轮中的2个工作辊的S型错开及钢板两端的高张力,使待整平钢板受力整平。由于工作辊与2个背辊直接接触滚动,工作辊受到钢板表面上不平所传递的压力后,产生形变,直接向背辊传递,并通过背辊又快速传递回工作辊,长时间工作后易造成应力集中,辊轮表面的镀鉻层容易损坏,产生辊痕,造成板面平整度下降,甚至引起辊座轴承烧毁,使辊轮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上升,并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辊痕,提高板面平整度,安全性好,使用寿命较长的张力整平机的辊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有1个工作辊、2个中间辊和3个支承辊;1个工作辊、2个中间辊和3个支承辊呈上、中、下三层扇形布置,2个中间辊包括左中间辊和右中间辊,3个支承辊包括左支承辊、中支承辊和右支承辊,工作辊与2个中间辊滚动配合,左中间辊与左支承辊和中支承辊滚动配合,右中间辊与中支承辊和右支承辊滚动配合。
所述的滚动配合是工作辊表面与中间辊表面以及中间辊表面与支承辊表面同时线接触。
与现有技术比较,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工作辊受到钢板表面不平物的压力后,将压力所产生的微小形变分别向2.个中间辊传递,2个中间辊再将传递来的形变分别向3个支承辊传递,再由支承辊传递回中间辊及工作辊。通过上述多过程的传递及相对接触时间的延长,工作辊上所产生的微小形变将逐步恢复原状,消除了压力所产生的应力影响。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辊痕、提高板面平整度,避免辊座轴承烧毁,提高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及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设有工作辊1、左中间辊2、右中间辊3、左支承辊4、中支承辊5和右支承辊6。工作辊1与2个中间辊3与4之间为滚动配合,即工作辊1与2个中间辊2和3同时线接触。左中间辊2与左支承辊4和中支承辊5为滚动配合,右中间辊3与中支承辊5和右支承辊6为滚动配合,工作辊、中间辊及支承辊呈上、中、下三层扇形布置。
安装时,工作辊1和2个中间辊2及3的两端均通过旋转接头7安装在轴承座8上,轴承座8安装在辊座9上,3个支承辊4、5和6均通过轴承座10安装在辊座9上,辊座9安装在机身上。
实际使用时,采用2组辊轮装置,其中1组辊轮装置如上述安装,另1组辊轮装置倒置安装,2组辊轮装置共同工作,待整平金属板材放置于2组辊轮装置的工作辊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凯景钢铁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凯景钢铁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6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