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拉出式喷水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5772.0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31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16 | 分类号: | B05B1/16;B05B1/28;B05B15/00;B05B1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1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出 喷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指一种可供连接于一水龙头内部软管上,并可被适当地拉出使用的可拉出式喷水头。
背景技术
现有厨房用水龙头,特别是指安装于水槽上方的水龙头,为了能够随时应付水槽任何位置的用水需求,以及避免水花四溅,已发展出一种可拉出式喷水头,可藉由连接一位于该水龙头内部的软管,使该喷水头常态下可被收纳于该水龙头出口处,必要时,可连同该软管被拉出脱离该水龙头,以提供水槽任何位置处的用水需求。上述可拉出式喷水头已存在多件专利案可被轻易检索获知,需特别说明的是,现有单出水形态的可拉出式喷水头,已被广泛使用,如图1所示,该喷水头10具有一螺接端11,可与该软管(图中未示)相互螺接,并于该螺接端11内部安装有一利用常见逆流阀所形成的反虹吸装置12,当用户开启水龙头时,水流可经由该水龙头内部软管流向该喷水头10,并藉由水流压力产生的冲击力推动该反虹吸装置12的阀芯121位移及压缩回复弹簧122形成一阀口(图中未示),使水流得以通过该反虹吸装置12的阀口、内部流道13及过滤器14流出形成出水。
上述喷水头10普遍存在的缺点在于:第一,该喷水头10没有独立的出水控制开关,故需完全地仰赖水龙头上的出水开关;举例而言,当喷水头10未被拉出,但处于出水状态时,若没有关闭水龙头出水开关就拉出喷水头10,容易使该喷水头10产生非预期状况或不在控制下的出水,在此情况下特别容易导致水花四溅;此外,使用者在握持喷水头10状态下,也无法直接以握持的手部控制出水与止水,而必需以另一只手来关闭水龙头上的出水开关,或者必需先将喷水头10收回水龙头,再关闭水龙头的出水开关,以上的操作方式均不甚方便,不符合人性化操作需求。第二,上述喷水头10的反虹吸装置12通常只能达到三级反虹吸标准,其原因在于:该反虹吸装置12为确保在较低水压下仍能够被顺利开启,其回复弹簧122所能采用的弹力大小就会受到限制,以致于当喷水头10置放于水槽的洗涤水中,且当该水源供应端产生较大真空压力时,便容易产生虹吸效应,将脏水吸入喷水头10内部造成水污染。据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单出水形态的可拉出式喷水头10构造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使用方便性及提高反虹吸效能,甚至达到五级反虹吸标准,尚有值得努力与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拉出式喷水头,可以大幅地提高止水与反虹吸效能,甚至达到五级反虹吸标准。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拉出式喷水头,可以最简单的组成构造及作动方式,来达到上述的反虹吸效能。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拉出式喷水头,在达到上述反虹吸效能的同时,也可考虑操作的便利性,以符合人性化操作需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拉出式喷水头,包括:
一送水本体,具有一顶端入水口、一底端出水口,以及一介于该入水口与出水口间的内部腔室;该顶端入水口可供固接连通于一水龙头内的一软管,并可经由至少一周围流道沿轴向往下连通至该内部腔室靠近上方的周围内壁面;该底端出水口可连通至该内部腔室下方处;该内部腔室周围内壁面在其顶端与该周围流道底部间具有一第一密封部位;该送水本体在该内部腔室周围内壁面上沿轴向开设有一穿口;
一内管,可沿轴向移动及限制转动地被安装于上述送水本体的内部腔室中,且具有一顶端、一底端,以及一连通于该顶端与底端间的内部流道;该顶端周围具有至少一水流入口,该水流入口下方处的外壁面具有一第二密封部位;该内管外壁面与上述内部腔室周围内壁面彼此间形成有可保持滑动密封状态的一第一密封结构及一第二密封结构;该第一密封结构介于上述穿口与周围流道底部间;该第二密封结构介于上述穿口与该内管底端间;该内管可常态性地被往该内部腔室顶端方向弹性施力移动,将该第二密封部位与上述第一密封部位保持于抵顶密封状态,使来自于上述送水本体的入水口,再经由该周围流道往下流入该内部腔室的水流,可以被阻挡于该第一密封结构,以及该第一密封部位与该第二密封部位的密封处之间,而形成止水或反虹吸(anti-siphon)作用;当该内管被往该内部腔室底端方向施力移动时,可将该第二密封部位与上述第一密封部位相互脱离形成开启状态,使来自于上述送水本体的入水口,再经由该周围流道往下流入该内部腔室的水流,可以经由该第二密封部位与上述第一密封部位间流至该内管的水流入口,再经由该内管的内部流道流向上述出水口形成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5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