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触摸回馈感觉的红外线触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5533.5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45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军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G06F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4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触摸 回馈 感觉 红外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触摸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触摸回馈感觉的红外线触摸装置,属于红外线触摸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红外触摸式交互系统可使用手指或其它任何不透明物体进行触摸操纵,十分简便宜行,并且因其结构简单,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分辨等诸多优点,越来越成为交互式触摸的主流产品。
但因为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的信号处理方式,所以理论上手指及其它任何不透明的物体即使没有接触到触摸的表面比如触摸屏的玻璃、电子白板的白板板体,只要这个物体在红外线的传播区域,就可以引起红外传感器的响应及微处理器的动作处理,从而在没有触动感觉、感觉不明显或者只是单向感觉,从而给触摸人员带来一些误动作或者没有及时回馈反应的心理感觉,从而带来一些缺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除了能进行常规的触摸操作外还能够在触摸同时给予触摸回馈感觉的一种红外线触摸装置。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触摸回馈感觉的红外线触摸装置由红外触摸装置、计算机、触摸物构成,其中红外触摸装置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微型震动马达。所述的红外线触摸装置上两两对应的排布有红外线发射灯组和红外线接收灯组;所述的触摸物通常为手或其它不透明物体;所述的计算机中装有数据存储器,数据存储器中装有指令集软件。
首先在计算机中通过指令集软件中通过软件进行物体宽度、大小、动向的识别进行相应的程序设定并对识别后机器因该做出的相应反应也一并进行设定。
于是在启动整个系统时红外触摸装置的红外线发射灯组发射有序的红外线同时对应的红外线接收灯组接收有序的红外线,当触摸物落入触摸区时,触摸物阻挡红外线多少及变化的信息被传至计算机中,计算机对触摸区内物体的宽度、大小、动向进行分析和识别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启动相应位置的微型震动马达,产生的震动波通过触摸面及触摸物回馈到操作人使其感受到震动,从而形成触摸的回馈感觉,使人机对话感觉更加亲切真实。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摸物通常为手,也可为其它不透明物体,只要大小相当,没有超出计算机设定范围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内装有数据存储器,数据存储器中装有指令集软件,可以设定多种识别和相对应的快捷操作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利用内置在触摸装置的微型震动马达,程序设定在发现有效触摸的时候启动,从而在触摸装置的表面形成震动波;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通过这些在有效触摸时形成的震动波,通过触摸物回馈到操作人员,使得操作人员感觉到有效的触摸,形成触摸回馈。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便可以实现触摸的回馈表现,从而使人机对话感觉更加亲切真实。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达及其所感应的区域之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中:1、红外触摸装置;2、计算机;3、触摸物;4、数据存储器;5、红外线发射灯组;6、红外线接收灯组;7、微型震动马达1;8、微型震动马达2;9、微型震动马达3;10、微型震动马达4;11、微型震动马达5;12、微型震动马达6;13、连接线;71、马达感应区域A;81、马达感应区域B;91、马达感应区域C;101、马达感应区域D;111、马达感应区域E;121、马达感应区域F。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红外触摸装置(1)、计算机(2)、触摸物(3)构成,其中红外触摸装置(1)和计算机(2)由连接线(13)相连接。所述的红外触摸装置(1)上对应分布有红外线发射灯组(5)和红外线接收灯组(6);所述的红外触摸装置内部排布有微型震动马达1(7)、微型震动马达2(8)、微型震动马达3(9)、微型震动马达4(10)、微型震动马达5(11)、微型震动马达6(12)它们分别对应马达感应区域A(71)、马达感应区域B(81)、马达感应区域C(91)、马达感应区域D(101);所述的计算机中设有数据存储装置(4),数据存储装置(4)内装有指令集软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军,未经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5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三相电感铁心
- 下一篇:一种外融冰-水复合蓄冷蓄热与地源热泵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