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门回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4872.1 | 申请日: | 2009-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9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邹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忠 |
主分类号: | E05F1/12 | 分类号: | E05F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湾宏照***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门 回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玻璃门安装机构,尤其是一种玻璃门回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结构轻盈、光亮透明的玻璃门在办公楼或商业场所的使用已非常广泛。现有玻璃门通常采用埋地式地弹簧安装固定在门框内,埋地式地弹簧为长方形箱式结构,安装时横卧埋入地下,端面与地平面平齐,从地面抻出的转动轴通过角夹与玻璃门连接。这种地弹簧安装繁琐,需要对平整的地面进行切割和掏挖,劳动强度大,破坏地面美观。使用时,则由于地弹簧处于地面下方,无法克服因地面积水灌入对地弹簧机体的浸蚀,其所处工作条件恶劣,地弹簧机体容易因锈蚀而影响其灵活性和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影响玻璃门的正常启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安装位置高于地面,无积水浸蚀之忧,安装方式科学合理,施工操作过程简便的玻璃门回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玻璃门回动器,包括:用于玻璃门角夹持的角夹和设有转动轴的机体,转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内,露于机体外的转动轴端与角夹配合连接。
这种玻璃门回动器的特点是:
所述机体上设有一供转动轴插入安装的立轴孔和至少一个垂直于立轴孔的横轴孔,所述立轴孔和横轴孔开口端均设有可与螺纹端盖配合的螺口;机体横轴孔下方设有定位珠安装螺纹孔;
所述机体还配有一由立向插入块和底座构成的L形机座,机体横轴孔开设面设有可供L形机座立向插入块配合插入的槽轨,L形机座上开设有供其在地面或门框侧安装的螺栓穿孔;
所述转动轴的轴体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平底凹陷,非平底凹陷部位之轴体弧表面中线部位设有与机体上定位珠安装螺纹孔相对应的定位槽;
所述横轴孔内设有可紧抵转动轴平底凹陷面的弹性抵压机构;
所述机体的定位珠安装螺纹孔内依次装入定位珠、调压弹簧、调压块和调压螺丝。定位珠在调压弹簧的作用下嵌入定位槽内,它们的配合可以防止风吹时玻璃门产生微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机体横轴孔开设面对侧端为圆弧面。该圆弧面有利于安装在机体转动轴上的角夹绕轴顺畅转动。
所述机体上设有两个垂直于立轴孔的横轴孔,转动轴的轴体上开设有与两横轴孔相对应的两个平底凹陷,两个平底凹陷中间之轴体弧表面中线部位设有与机体上定位珠安装孔相对应的定位槽。
所述弹性抵压机构是可插入横轴孔抵压转动轴上平底凹陷的弹簧体。
所述弹簧体是单弹簧或内外相套的双弹簧。
所述单弹簧或内外双弹簧的两端均设有端套。
所述L形机座的底座上设有定位凹坑,机体的底面设有可嵌入L形机座的底座定位凹坑的圆形凸台。
所述L形机座的底座上还设有条形定位槽,机体的底面对应设有可嵌入L形机座的底座条形定位槽的条形凸块。
本实用新型玻璃门回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安装在角夹上的玻璃门带动转动轴转动时,机体内转动轴的平底凹陷在转动过程中压迫弹性抵压机构的弹簧体做压缩运动,当转动轴旋转至≥90°时,玻璃门开启呈≥90°,此时弹性抵压机构的弹簧体被压缩至最低点;当关门时,弹性抵压机构的弹簧体在复位过程中促使转动轴迴转,当玻璃门转动接近于关闭状态时,设置在机体定位珠安装螺纹孔内的定位珠嵌入转动轴的定位槽内,实现玻璃门关闭状态定位。这种定位可有效地防止关闭状态下的玻璃门因风吹而发生微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玻璃门回动器与现有地弹簧相比,结构更加合理,安装时无需对装配地面进行挖坑作业,它不仅方便了安装,且对建筑地面无损坏。安装高于地面的玻璃门迴动器有效克服了地面积水灌入对机体的浸蚀,不再会因水浸而锈蚀,使机体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可确保玻璃门开启或关闭顺畅。
本实用新型玻璃门回动器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玻璃门回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玻璃门回动器的机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机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机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忠,未经邹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4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