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坡度可变的组合楼梯栏杆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4471.6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6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范仕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仕仁 |
主分类号: | E04F11/18 | 分类号: | E04F1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曲家彬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度 可变 组合 楼梯 栏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组合楼梯栏杆,特别是一种坡度可变的组合楼梯栏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别墅或者复式楼房,在这种结构的房子中,家中都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楼梯。楼梯不仅是家中“上”与“下”之间的一个连接,而且也是家中必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现在的房子楼梯通常采用木制、钢制或用钢筋水泥浇筑的楼梯栏杆。这些楼梯栏杆在制造施工时生产效率较低,不能实现工厂产业化生产,并且每家每户的楼梯结构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化,消费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组装楼梯。而且这些楼梯在制作时,都需要到建筑物现场作进一步施工,现场制作需要很多设备,比如刨板机、切割机、电焊机、磨光机等等,占地面积大,现场加工周期长,噪声、粉尘以及空气污染环境严重,浪费了许多材料,同时还耗时耗工,外形笨重,拆除后不可重复使用。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技术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给本领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制作楼梯栏杆耗时耗工,浪费材料,外形笨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坡度可变的组合楼梯栏杆,采用预先做好的标准零配件组装而成,不仅省时省力,也节省了材料、保证了质量,外形简洁美观。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坡度可变的组合楼梯栏杆,楼梯栏杆的结构中包括楼梯扶手、立柱、横杆、竖杆及配套连接固定组件,上述的配套连接固定组件中设置了连接楼梯扶手和立柱、连接横杆和立柱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连接件,楼梯扶手或横杆借助连接件形成以立柱为固定参考、具有旋转自由度的结构。
在进行安装时,上述的连接件可以根据楼梯的倾斜角度固定连接楼梯扶手和立柱、横杆和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省时省力,也节省了材料、保证了质量,外形简洁美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A、1B是楼梯扶手,2A、2B是立柱,3A、3B是横杆,4A、4B是竖杆,5A、5B是转角面管,6是铰链座,7是铰链轴,8是铰链套,9是膨胀螺丝,10是立柱盖,11是对接管,12是封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一种坡度可变的组合楼梯栏杆,楼梯栏杆的结构中包括楼梯扶手1A、1B、立柱2A、2B、横杆3A、3B、竖杆4A、4B及配套连接固定组件,上述的配套连接固定组件中设置了连接楼梯扶手1A和立柱2A、连接横杆3A、3B和立柱2A、2B的具有铰链结构的连接件,楼梯扶手1A或横杆3A、3B借助连接件形成以立柱2A、2B为固定参考、具有旋转自由度的结构。
上述的连接件结构中包括铰链座6、铰链轴7和铰链套8,铰链套8借助铰链轴7和铰链座6铰接连接。
为了使楼梯扶手1A和立柱2A、横杆3A和立柱4A连接牢固,可随意改变安装角度,上述的铰链座6借助螺栓与楼梯扶手1A固定连接,铰链套8借助子口与立柱2A构成子母插连接后,借助螺栓与立柱2A固定连接,使楼梯扶手1A和立柱2A、横杆3A和立柱4A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改变楼梯栏杆的倾斜角度。
为了使楼梯扶手1A、1B之间的连接更方便快捷,在配套连接固定组件中还设置了连接楼梯扶手1A和楼梯扶手1B的旋转角度可控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由带有滑键配合的转角面管5A、5B和对接管11构成,转角面管5A、5B借助子榫分别与楼梯扶手1A、1B子母插连接,这样在进行安装时,楼梯扶手1A、1B之间的连接就会很方便。
为了增加楼梯栏杆整体的美观性,立柱2B借助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或楼梯台阶面上,在立柱2B上设置有与立柱2B构成直线滑动配合的立柱盖10,立柱盖10)插扣在立柱2B的底端,在楼梯扶手1A上设置有与楼梯扶手1A构成插连接的封口盖12,使楼梯栏杆整体更具美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仕仁,未经范仕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44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窗洞口收边
- 下一篇:单缸柴油机的双动力输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