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撑结构及采用其的便携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34183.0 | 申请日: | 200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权;陈先兵;陈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4M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结构 采用 便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特别是用于便携设备的支撑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不仅仅局限于通话的基本功能,而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功能,手机视频、手机电视逐渐成为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由使用者握持便携设备,长时间欣赏手机电影、手机电视的时候,时常会感到手臂酸累,而且会因为手臂的抖动而使手机成像效果不好,画面不清晰,严重影响收视水平。如果将该便携设备直接摆放在桌上又会出现摆放角度不合适等问题,因此需要有一个支撑结构与这些多媒体便携式电子设备配套使用。
独立支撑结构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由于长时间手持手机造成的疲劳感和因为手臂抖动造成的手机画面晃动。但是由于独立于手机本体之外,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高,携带不方便,因此这种独立的手机支架有其固有的使用局限性。
还有一种集成于基座本体上的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具有稳定的支撑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定位机构,该机构仅仅可以实现支架的简单开合,不能实现多种角度的变化,从而使之应用受到局限。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支撑结构克服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支撑结构以提供稳定的多角度支撑。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支撑结构的便携设备,所述支撑结构提供对便携设备主体的稳定的多角度支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便携设备的主体,包括支撑体和弹性体;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柄和连接在支撑柄一端的转动轴,支撑体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主体上,所述转动轴的部分外周具有至少三个棱;所述主体上具有放置转动轴的限位槽,弹性体挡设在限位槽外形成转动轴的限位孔,转动轴放置在限位孔中,限位孔保证转动轴与弹性体的始终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便携设备,包括主体以及以上所述的便携设备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结构通过转动轴外周各棱与弹性体的变换接触,所述支撑结构以及具有该支撑结构的便携设备能够实现多角度稳定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外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内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动轴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1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2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3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4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1至6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如图1至6中所示的便携设备主体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体3和弹性体5,支撑体3包括支撑柄31和转动轴4,在第二壳体2上有放置转动轴4的限位槽22,支撑体3通过转动轴4和限位槽22连接于主体上,所述弹性体51通过螺钉61、63分别紧固在限位槽22凸台231、233上的相应的螺孔241、243上,所述弹性体52通过螺钉62、64分别紧固在限位槽22凸台232、234上的相应的螺孔242、244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指位孔25,便于将支撑柄31从第二壳体2中拉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2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体3的收容槽21,这样在支撑结构收起时,支撑体3镶嵌在第二壳体2内,使得整体结构简洁紧凑。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体3上包括支撑柄31、轴孔32和转动轴4。支撑柄31与第二壳体2配合将主体支起;转动轴4套设在轴孔32上,两者为为过盈配合,轴孔32用于放置和固定转动轴4。支撑柄与转动轴也可以做成一体,本实施例为分开的两个部件。
具体的,所述弹性体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片,其与限位槽22构成限位孔7,转动轴4两端卡设在限位孔7中,限位孔7保证转动轴4与弹性体5的始终接触,转动轴4的最短直径等于限位槽深,这样在每一个定位状态下,弹性体5无弹性变形。此种采用弹性体与限位槽结合构成限位孔的结构为本实施例一个结构优化的体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4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传感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移动密集架的电子控制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