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33970.3 | 申请日: | 2009-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向天顺;万三军;吴晓东;杨胜国;陈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康佳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潘中毅 |
| 地址: | 51805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注塑模具系统,主要是以设置在成型机中的料管配合一套模具成型塑胶产品。如图1所示,这样的注塑模具系统通常包括公模92和母模93,以及料管95。母模93固定在固定盘96上,是定模。公模92固定在移动盘97上,是动模。
传统的注塑模具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1.公模92和母模93闭合,将原料经料管95注入公模92和母模93形成的型腔成型成品;
2.开模,成品留在公模92上,将成品顶出,合模,继续这样的工作循环。
这种注塑模具系统有明显的缺陷,由于开模方向大致为水平方向,导致模具受力不平衡,需要注塑成型机提供较大的锁模力,尤其在生产大型塑件时,更需要提供相当大的锁模力,因而需要相当吨位的成型机才能生产大型塑件。
由于同样的原因,通常在注塑成型机内仅能设置一套模具,一次只能生产一个成型件,因而生产效率也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可改善使用该注塑模具装置的注塑成型机内的受力状况,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在锁模力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生产成型件件数翻一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和后模,其中所述前模是定模,后模是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的动模,所述注塑模具装置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前模平移的中间模,所述中间模夹设在所述前模和所述后模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前模和后模共同形成至少一个型腔。
采用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从中间模两侧注射进料的方式,可以节省注塑成型机对型腔的锁模力,亦即在对位于中间模两侧的型腔同时注塑时,两侧的注塑动作均会对中间模产生膨胀力,而这两个膨胀力由于方向相反而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成型机的受力状况,降低了注塑模具对注塑成型机锁模力的要求,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锁模力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生产成型件件数翻一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双色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主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第二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装置第三实施例俯视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塑模具装置包括前模12、中间模13、后模14、第一料筒15以及第二料筒16。
在使用该注塑模具装置的成型机内,还设有固定盘17、第一移动盘18以及第二移动盘19。
前模12是定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固定盘17上,第一料筒15设置在前模12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前模12的型腔内。
后模14是动模,其固定在成型机内的第二移动盘19上,可相对固定在固定盘17上的前模12平移。第二料筒16设置在后模14一侧,其通过进料管连通到后模14的型腔内。
中间模13是动模,设置在前模12和后模14之间,位于第一移动盘18上,其可相对固定在固定盘17上的前模12平移。中间模13的前侧可与前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图未标),而中间模13的后侧可与后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图未标)。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位于中间模13前后两侧,位置相对。中间模13的前侧形状与后侧形状相同,后模14的型腔形状与前模12的型腔形状相同。在中间模13上的前后侧均设有顶出装置(图未示)。
上述注塑模具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1.合模,中间模13的前侧与前模12共同形成第一型腔,后侧与后模14共同形成第二型腔,将原料分别经第一料筒15和第二料筒16注入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模制成两件单色的成品A;
步骤2.开模,将中间模13和后模14相对前模12以图2中向右亦即远离前模12的方向平移,使得后模14的移动距离是中间模13的移动距离的两倍,两件成品A分别留在中间模13的前侧和后侧;
步骤3.启动位于中间模13前侧和后侧的顶出装置,将两件单色的成品A顶出,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手的方式取下成品A;
步骤4.合模,继续下一个工作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康佳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康佳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3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周波塑胶熔接机
- 下一篇:全自动输液装置实时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