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相线反接的检测电路、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3957.8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勇;李志娟;刘建伟;董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H02H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相线 反接 检测 电路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零相线反接的检测电路、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单相供电的交流电中分为零线及相线。通常而言,大多数用电设备的电源对交流电的零线和相线并不敏感,也就是说,在这些设备中,如果设定为交流电零线的电源接线端被连接在交流电的相线上时,不会对设备的使用及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上述设备中,不存在零相线反接的问题,只要电源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电网上的零线、相线连接上就可以了。但是,也有一些用电设备是对交流电的零线和相线是敏感的,这些设备的设定为交流电零线的电源接线端被连接在交流电的相线上时,不仅会对其正常工作带来影响,还可能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而现有的设备中通常没有检测零相线是否反接的功能,即使少数设备由此功能,但其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设备通常不能检测其电源的零相线是否反接、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检测交流电源的零相线是否反接的零相线反接、且其成本较低的检测电路、装置及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零相线反接的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压差取得模块、放大模块以及为上述各部分供电的电源;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零相线输入端、零相线输出端和控制信号输入端,其用于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控制所述零相线输入端和所述零相线输出端的断开或接通;所述压差取得模块与所述零相线输出端的零线连接,其输出连接到所述放大模块;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地与大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零相线输入端和所述零相线输出端的继电器以及依据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继电器线圈供电的第一晶体管;所述继电器包括其触点常闭的双刀双掷继电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NPN型,其发射极与所述电源正端连接,其基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其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所述线圈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地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中,所述压差取得模块包括电容C1和二极管D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零线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在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中,所述放大模块包括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2,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与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3与电源地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电源正端,其发射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4和电容C2与电源地连接,同时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还与所述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地连接,其集电极在与所述电源正端连接时还连接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中,还包括保护二极管,所述保护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继电器线圈上,其正极与所述电源地连接,其负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零相线反接检测电路,包括取得设定为电源零线的接线端上因误接相线而产生的电压差的压差取得模块、放大所述电压差并将其输出作为下一步处理的控制信号的放大模块以及为上述各部分供电的电源;所述压差取得模块与设置为零线的接线端连接,其输出连接到所述放大模块输入端;所述电源的地与大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电路中,所述压差取得模块包括电容C1和二极管D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零线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在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电路中,所述放大模块包括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2,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与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3与电源地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电源正端,其发射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4和电容C2与电源地连接,同时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还与所述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地连接,其集电极输出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零相线反接检测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上述的零相线反接的检测电路或上述零相线反接的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3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