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脚丫形踩背按摩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3730.3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武济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威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5/00 | 分类号: | A61H15/00;A61H23/02;A61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丫 形踩背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将按摩头设计为一小脚丫形并设于外形轮廓灯,显形出小脚丫形的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摩器具种类繁多且各有其特定功效,并且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的问题,以进行各个部位的按摩功能。比如长时间地使用计算机工作的文书作业人员,由于需经常用手腕支撑以操作键盘缮打文件,在长时间手部无适当活动量下极易产生手部或肩部肌肉僵硬或麻痹之类的不舒适感,特别是在长期的影响下,容易引起肩肿酸痛。目前的手部或肩部按摩器中,可对的手部或肩部肌肉部位起到一定的紧缩及放松的效果,可以达到血液循环的促进。又比如对于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立的人员,对于腰部或者腿部极易产生腰部或腿部肌肉僵硬或麻痹之类的不舒适感。目前有涉及腰部或腿部按摩器中,可对的腰部或腿部肌肉部位起到一定的紧缩及放松的效果,可以达到血液循环的促进。但是,如此多作用和功能的按摩器,不能形象地,仿真地表现人工按摩的形态,不能在视觉上给人以一种真实人工按摩的感受,提高刺激被按摩者的按摩欲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小脚丫形按摩器,可直接表现人工按摩的形态,在视觉上给人以一种真实人工按摩的感受,以提高刺激被按摩者的按摩欲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小脚丫形踩背按摩器,包括有一座体,座体由基座及罩扣于该基座而形成组装空间的防护罩;一导向装置,由导轨设置于基座中部;一移动座,悬置于导向装置上并可沿其区间移动,移动座由设于基座与防护罩之间的动力设备、传动组件及设置于防护罩上的按摩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的按摩组件呈两对称的小脚丫形,并且在形成小脚指和脚掌轮廓处设置有发光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脚丫形踩背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由按摩片、转动片组成,转动片上设有连接孔,一偏心轮的转轴穿于其中,按摩片与转动片连接处的中心点、销轴与转动片的连接点互为错位。所述偏心轮与按摩头固定,两偏心轮分别设置在横轴两端,并通过一L形支架与横轴连接,横轴中部穿设转动齿轮。所述两偏心轮与横轴两端连接的两L形支架,呈高低错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脚丫形踩背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中间套接一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蜗杆啮合,蜗杆套接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马达又通过另一蜗杆、传动齿轮、螺母及螺杆拖动移动座上下移动。所述螺杆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盖体上,所述蜗杆连接于所述马达上,并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螺杆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上,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移动座上,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并与其啮合,从而牵引所述移动座沿所述螺杆移动。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导轨,座体上设有凹槽,导轨嵌在凹槽内。所述导轨装置为相互平行机构,所述导轨铺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移动座具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沟槽,所述导轨收容于所述沟槽内使移动座沿导轨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小脚丫形踩背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安装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的发热体为水泥电阻,所述水泥电阻设置在按摩头壳体内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具有可直接表现人工按摩的形态,在视觉上给人以一种真实人工按摩的感受,以提高刺激被按摩者的按摩欲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电阻加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图标包括:底壳1,走车下板3,马达4,蜗杆5,PCB小板6,蜗轮8,左踩板支架9,左脚架11,左灯板12,左脚盖13,面壳14,轴承16,凸轮17,蜗轮盖19,按摩轴20,导槽23,右脚盖26,右灯板27,右脚架29,右踩板支架30,线架31,走车上板32,蜗轮轴33,齿轮轴35,小双联齿轮36、37,双联齿轮38,齿条40,滑线架42,按摩头盖43,加热水泥电阻44,PCT板45,支架46等等。如图1所示,在左脚盖13、右脚盖26的下部轮廓处设置有发光体,诸如小灯或LED,构成左灯板12、右灯板27。当左灯板12、右灯板27发光时,透过左脚盖13、右脚盖26的轮廓,并通过面壳14上的面罩向外显示出左右脚掌的外形,该左右脚掌的外形可以随着走车上板32上下移动,完全给人构成一双人体脚在上下移动按摩的形态视觉。底壳1上的走车上板3上安装有马达4,马达4的输出端连接蜗杆5,蜗杆5带动蜗轮8,蜗轮8啮合按摩轴20,按摩轴20通过凸轮17、导槽23带动左踩板支架9、右踩板支架30,左踩板支架9、右踩板支架30上分别安装左脚架11,左灯板12,左脚盖13,以及右脚盖26,右灯板27,右脚架29。转动机构由一横向的按摩轴20、穿设于按摩轴20中部的蜗轮8、设在按摩轴20两端的偏心凸轮17组成,偏心凸轮17通过轴承16与左右左踩板支架9、30固定,左右左踩板支架9、30通过轴套连接到导槽23,导槽23为弧形槽,左右左踩板支架9、30的销轴33能在导槽23为弧形槽内移动,形成左右左踩板支架9、30在导槽23的弧形槽内进行限位上下踩踏。这样一来,两个左右脚盖1、26轮流对人体进行踏踩按摩,就像人工“踩背”一样。走车上板32和走车下板3通过蜗轮轴33,齿轮轴35,小双联齿轮36、37,双联齿轮38,齿条40的啮合,沿着滑线架42在底壳1和面壳14内上下滑动,可以改变按摩踏踩动作的上下移动。马达4的输出端连接一蜗杆5,蜗杆5与传动机构的蜗轮8及转动机构的按摩轴20套接,固定在蜗杆5蜗轮轴33啮合,带动蜗轮34转动,蜗轮34与双联齿轮38和轴相啮合,由于马达4的转速较大,小齿轮与半径较大的传动齿轮啮合可以减缓走车下板3的移动速度。如图2所示,目前按摩器产品所用加热方案主要是发热丝、PTC片、碳膜、红外线灯、米泡灯等。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新方案,利用水泥电阻的特点,发挥它的副作用(发热),用于按摩器的按摩头上。优点是成本较低、稳定性好、寿命长、生产作业方便等,另外为了保留灯光效果而采用LED灯,从而可以多项选择不同的颜色,满足更多的客户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威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威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3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