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合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33573.6 | 申请日: | 200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0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刚 |
| 主分类号: | H04M1/274 | 分类号: | H04M1/274;H04M11/04;G08B2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林俭良 |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移动 通讯 终端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合移动通讯终端使用的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的盗窃都是在屋主不在或车内无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给了盗贼很多时间进行作案。为此,出现了一些利用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拨号报警的装置,例如通过对手机键盘进行改装、或者在手机外部加装其他驱动电路实现拨号报警、或者通过改变手机内部结构、加装电路板或外部硬件来实现报警。这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手机使用比较麻烦,当手机做了报警就不能做电话日常使用,结构复杂,操作比较繁琐,要另外购买手机报警成本高。而且,改装手机比较麻烦而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结构复杂操作比较繁琐,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报警手机的改装麻烦、使用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对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改装、使用方便的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结合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外接接口;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内并有所述控制器控制的自动通讯模块、通过所述外接接口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连接并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自动通讯模块自动拨号的触发电源、以及连接在所述外接接口和触发电源之间并感测控制所述触发电源通断的感应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触发电源设有外接导线,并且所述导线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外接接口配合的插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外接接口为充电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外接接口为充电数据线共用接口、充电耳机共用接口、或者充电数据线和耳机的共用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自动通讯模块为自动拨号软件和/或自动短信发送软件,包括按优先级设定的多个拨号号码。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感应开关为红外感应开关、声控感应开关、光控感应开关和/或温度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触发电源设置在同一壳体内、或者与所述触发电源分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触发电源包括便携电源以及连接所述便携电源至所述外接接口充电的充电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触发电源还包括市电接入电路、以及切换所述市电接入电路和便携电源接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切换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便携电源、充电电路、市电接入电路和切换开关设置在同一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中,所述便携电源和充电电路设在同一壳体上,而所述市电接入电路和切换开关设置在另一壳体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感应开关感测到异常时,例如有人走动等,接通触发电源,来触发移动通讯终端的控制器来控制自动通讯模块进行拨号报警,从而通知到对应的人员,可有效防盗。另外,自动通讯模块采用自动拨号软件和/或自动短信发送软件,无需对手机进行硬件的改装,并且触发电源可以作为自动拨号软件的启动开关,还可以作为日常充电使用,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还可以作为充电宝使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现有的市电充电电路,使得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合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合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合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合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移动通讯终端的报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移动通讯终端10可以为现有的手机、PDA、智能手机等,包括控制器11、以及与控制器11连接的外接接口12。该外接接口12可以为单独的充电接口,用于为移动通讯终端10接入外接电源;当然,该外接接口12也可以为充电数据线共用接口、充电耳机共用接口、或者充电数据线和耳机的共用接口。该外接接口12的形式可以为现有的各种接口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刚,未经陈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3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