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防扎带及应用该轮胎防扎带的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1527.2 | 申请日: | 200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0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姜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森 |
主分类号: | B60C19/12 | 分类号: | B60C19/12;B60C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 伟 |
地址: | 27411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防扎带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阻挡道路上小型尖锐物刺扎的轮胎防扎带及应用该轮胎防扎带的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被扎破,主要是由道路上小型尖锐物造成的。目前人们面对被扎破的轮胎,只能无奈地去修补,不但浪费了时间,耽搁了行程,而且让人十分地心烦。
能不能主动地去預防轮胎被扎破,不让道路上那些小型尖锐物给人们的行程带来麻烦,本实用新型就提供一种能有效阻挡道路上小型尖锐物刺扎的防扎轮胎,为人们行程的顺利提供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阻挡道路上小型尖锐物的刺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防扎带及应用该轮胎防扎带的轮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轮胎防扎带,包括一带状胶条,所述胶条一外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轮胎防扎带还包括防割带,所述弹性金属片通过所述防割带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防割带缠绕在所述轮胎防扎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防割带为浸胶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胶条的横截面外轮廓包括一弧形边和连接所述弧形边的直边,所述胶条为实心胶条,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直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胶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梯形,所述胶条为实心胶条,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梯形的底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胶条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轮胎内胎和轮胎外胎,所述轮胎内胎和轮胎外胎之间安装有轮胎防扎带,所述轮胎防扎带包括一带状胶条,所述胶条一外侧面与所述轮胎外胎内腔壁相吻合,所述胶条另一外侧面与所述轮胎内胎外腔壁相吻合,所述胶条与所述轮胎内胎外腔壁相吻合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弹性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胶条的横截面外轮廓包括一弧形边和连接所述弧形边的直边,所述胶条为实心胶条,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直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胶条的横截面外轮廓为梯形,所述胶条为实心胶条,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梯形的底边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轮胎外胎和轮胎内胎之间安装所述轮胎防扎带,不仅能阻挡小型尖锐物的刺扎,让人们有一个顺利的行程,还能延长内胎的使用寿命;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胎防扎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防扎带与轮胎外胎相配合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防扎带与轮胎外胎相配合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胎防扎带与轮胎内胎相配合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胎防扎带与轮胎内胎相配合的示意图二;
图6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A;
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B;
图8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结合图1至图8,
首先做一防扎带:
1.用橡胶与橡胶功能相近的材料,做一横截面类似“弓”形的带状胶条2,其弧部的形状与轮胎外胎4内腔壁相吻合;弦部有宽度接近弦宽的浅槽,浅槽内装有弹性金属片3。
2.为防止金属3划割和滑脱,用浸胶布1或其它防划割材料及相应工艺对金属片3和胶条2进行防划割、防滑移、防脱离处理。使二者紧密结合为一体,成为本实用新型中重要的组件——防扎带。
3.防扎带和其内部金属片3的长度、宽度、厚度,与轮胎的周长、胎体直径、承载负荷相匹配。
二.1.采用连接粘贴工艺,将防扎带做成一个与外胎4相匹配的圆圈,使其外缘弧部与外胎4内腔壁紧密结合,使二者成为一体。这样就构成了防扎外胎。
2.或者在外胎4的设计中,将防扎带的设计加进去,统一设计制造防扎外胎。
三.1.采用连接粘贴工艺,将防扎带做成一个与内胎5相匹配的圆圈,使其弦部与内胎5外缘紧密结合。这样就构成了防扎内胎。
2.或者在内胎5的设计中,将防扎带的设计加进去,统一设计制造防扎内胎。
四.也可将防扎带直接安装于外胎4与内胎5之间,同样有防扎的作用。
如图2所示,所述胶条2的横截面外轮廓包括一弧形边和连接所述弧形边的直边,所述胶条2为实心胶条,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直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森,未经姜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多个透气涡流孔罩壳的超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 下一篇:仿古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