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392.X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汶桂;张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湖新能源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胡汶桂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2/04;H01M2/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8 | 代理人: | 王峰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一体化 负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零件,具体涉及一种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
背景技术
扣式电池的正极盖与负极盖的密封配合是通过密封圈完成的,扣式电池装配时,需要先将密封圈与负极盖的翻边装配在一起,然后再与正极盖通过压力设备压装配合实现密封。由于密封圈与负极盖的翻边装配难度较大,耗费时间长,成为影响扣式电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在负极盖上成型密封圈的一体化负极盖,使扣式电池装配时省略了密封圈与负极盖的翻边装配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扣式电池的生产率。
但是,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体化负极盖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
1、扣式电池装配时,正极盖20的翻边21紧压在一体化负极盖密封圈30的上端,由于密封圈30与负极盖10紧贴,密封圈受压变形后材料无处避让,从而将翻边21的装配压力传递到负极盖10的翻边11上,引起负极盖外部形状变形,电池表面质量降低;同时负极盖翻边11受压向内变形,导致电池内部碳饼40、钢网50受压变形,严重时甚至导致碳饼、钢网被压碎,钢网50与正极盖20内表面接触不良,电池内阻升高,电池内耗增加、输出功率降低,降低了电池的寿命;
2、一体化负极盖密封圈的下侧面与正极盖内侧底面紧贴配合的密封面接触面积大,需使用很大的装配压力进行装配才能保证密封可靠;而装配时,由于密封圈30受到正极盖翻边21的压迫,材料无处避让导致密封圈整体变形,密封圈与正极盖之间产生缝隙22,导致电池正极盖发生漏液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避免使用一体化负极盖装配电池时密封圈上侧凸起影响电池外观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包括负极盖和集成在该负极盖上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设置在其与扣式电池正极盖翻边配合的上侧面并环绕所述负极盖的第一环形槽,所述密封圈上侧面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外侧的部分与扣式电池正极盖翻边连续紧密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中,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V形、梯形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中,所述第一环形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横截面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中,所述密封圈包括设置在其与扣式电池正极盖内侧底面配合的下侧面并环绕所述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至少所述密封圈下侧面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外侧的部分与扣式电池正极盖内侧底面连续紧密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中,所述第二环形槽位于所述密封圈横截面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中,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密封圈内侧面贯通。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密封圈上侧面设置环形槽,使一体化负极盖与正极盖翻边装配时密封圈材料向该环形槽内变形,避免了由于密封圈受压变形导致电池内部碳饼、钢网受压变形、甚至被压碎,引起钢网与正极盖内表面接触不良,电池内阻升高,降低电池输出功率和电池使用寿命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电池的质量稳定性;
2.通过在密封圈下侧面设置环形槽,减小了一体化负极盖的密封圈下侧面与正极盖内侧底面压紧配合接触表面的面积,从而在相同的装配压力下,提高了密封圈下侧面与正极盖内侧底面的接触面压力,密封圈变形更大,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扣式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与电池正极盖装配成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的一种实施例。
图4是图3中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扣式电池一体化负极盖100包括负极盖10和集成在负极盖10上的密封圈30,密封圈30与扣式电池正极盖20翻边配合的上侧面设置环绕负极盖10的环形槽31,密封圈30上侧面位于环形槽31外侧的部分与扣式电池正极盖20的翻边连续紧密配合。
本实施例将环形槽31设置在密封圈30横截面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环形槽31设置在密封圈30横截面靠近负极盖10的位置,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
环形槽31的横截面形状采用包括但不限于U形、V形、梯形之一,其中梯形可以以长边端或短边端为开口端,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湖新能源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胡汶桂,未经信湖新能源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胡汶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3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