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罐单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251.8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1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廖银生;王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16K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单向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碳罐单向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油具有很容易挥发的特性,尤其是在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所以在现在的汽车油箱中,经常充满着挥发的气态汽油。若气态汽油过多,将会造成汽油箱内的气压过大,过大的气压会对油箱带来严重的威胁,有胀破油箱焊缝的可能。为了防止汽油箱内气态汽油过多而造成汽油箱内的气压过大对汽油箱的安全造成威胁,一般采用特定的管道将汽油箱内的气态汽油引出并存储在活性碳罐中。当然引出气态汽油是在油箱内的气压达到一设定的数值的情况下才进行的,当小于这个数值时便不会引出油箱内的气态汽油。
实际中一般采用单向阀来控制油箱内的气态汽油的流动情况,单向阀安装在接通汽油箱和活性碳罐的管道中。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种单向阀的纵剖示意图,该单向阀包括具有一轴向通腔34的圆柱阀体31,阀体31一端设置有钢球座35,另一端设有弹簧座36,钢球33与弹簧32分别置于钢球座35上和弹簧座36上,且弹簧32一端抵靠在钢球33上,钢球座35上设有定位钢球33并让气流通过的通孔351,弹簧座36上也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孔361。如图2所示,为采用上述单向阀的活性碳罐39,当汽油箱内的气压大于活性碳罐39内的气压与单向阀311的弹簧压力之和时,该单向阀311中的弹簧被压缩,并且该单向阀311中的钢球下移,从而利用该单向阀311的钢球座上的通孔和弹簧座上的通孔接通油箱内腔和活性碳罐内腔391,使得油箱内的气体逸出到活性碳罐39内被活性碳罐内的活性碳吸收;在活性碳罐39上还装有另一个同样的单向阀312,其作用是,当汽油箱内的气压过小而形成负压时,活性碳罐39内的气压推压单向阀312中的钢球从而压缩该单向阀312中弹簧,打开单向阀312,进而使大气进入汽油箱内补充汽油箱内的压强,使汽油箱内的压强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上述单向阀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其钢球33和阀体31的通腔34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太小,留给气体通过的横截面积很小,当油箱内的压强增大很快(或者油箱内的压强减小过快)时,汽油箱内的气体便不能及时的排出到活性碳罐内(或者活性碳罐内的大气不能及时补充汽油箱内的气压),而不能很快的保证汽油箱内的气压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内,从而给油箱结构的安全带来威胁。也有对此做出改进的,如增大阀体通腔的直径,或者减小钢球的直径,从而增加供气流通过的横截面积,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密封不严。由此急需一种既能保证有足够的供气流通过的横截面积,而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活性碳罐单向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活性碳罐单向阀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增加在单向阀打开时单向阀内供气流通过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性碳罐单向阀,包括阀体、弹簧、钢球,所述阀体为具有轴向通腔的圆柱体,阀体一端形成为钢球座,钢球座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即起定位钢球的作用,同时又起着让气流通过作用,阀体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座,弹簧座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弹簧座中心通孔,钢球座上设有定位钢球同时又起着让气流通过作用的中心通孔,弹簧一端与弹簧座相连接,其另一端抵靠在钢球上,钢球位于阀体的通腔内并与钢球座的中心通孔一端可形成接触密封,弹簧一端与弹簧座相连接,其另一端抵靠在钢球上,弹簧座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弹簧座中心通孔,其特征在于,阀体的通腔内壁上设有沿阀体轴向向弹簧座一端延伸的一条或者多条凹槽,所述凹槽的起始端到钢球座最近一端端面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钢球的球心到钢球座最近一端端面的距离。
通过在阀体通腔壁上设置凹槽,当钢球被气压推起而移动时,一部分气流从钢球与阀体通腔壁原有的间隙通过,另一部分气流则从凹槽中通过,从而凹槽增加了供气流通过的横截面积,使得气流更快的从单向阀体通腔中通过,从而在保证密封性的情况下增加了供气流通过的横截面积;当凹槽与钢球座上的通孔端部紧密贴合时则起到密封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一直延伸到阀体的安装弹簧座一端的外端面。
通过将凹槽的末端一直延伸到阀体的端面,能够保证无论钢球向上移动多少距离都能够起到增大气流流通截面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深度随着凹槽向弹簧座一端延伸而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线外转子内齿轮啮合旋转液压马达
- 下一篇:异型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