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085.1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奕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覃业军 |
地址: | 5231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连接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连接器功能的电池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领域,具有连接器功能的电池弹片模组是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电池弹片模组主要由片状金属板构造,电池弹片模组的板簧部分即片状金属板多为U形单折弯,其高频使用时的耐久性、精度、接触可靠性等性能还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因此,提供一种高频使用时耐久性好、精度高、接触可靠性高、结构紧凑的电池连接片,确属市场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从改进板簧的结构入手,推出一种新颖结构的、具有高频使用时耐久性好、精度高、接触可靠性高、结构紧凑的一种用于移动电子产品的连接端子,可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方便配套。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端子这样实现。
构造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端子,其结构中包括至少一片板簧接触片;所述板簧接触片呈“S”形状的双折弯板状,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顶部高点部位中间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将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顶部分成两边,形成两个接触点。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上部弯曲与下部弯曲的结合部位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耳状凸出,该耳状凸出的上部为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上部弯曲,其下部为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下部弯曲。
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的最底部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一固定底座。
所述耳状凸出伸进固定底座上与耳状凸出位置对应的喇叭形槽,使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下部弯曲保持一定程度的预压;从而构成耳状凸出下部的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的下部弯曲一级缓冲与耳状凸出上部的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上部弯曲二级缓冲结构。由于喇叭形槽与耳状凸出的共同作用,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向下动作至一定行程时才实现缓冲转换。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端子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点:其一、所述板簧接触片构成特定的双折弯板状结构,分两级缓冲分解压力;在受到预压时,一级及二级缓冲先后积蓄由于被压缩而转化的弹性势能,从而使顶部凹槽两侧的接触点柔和地与适配的电池连接片可靠接触,使处在较长时间预压状态下的板簧接触片的弹性势能不致衰减过大;在所述板簧接触片的双折弯板簧上部弯曲与下部弯曲的结合部位的两侧对称设置耳状凸出并伸进喇叭槽而限位,使所述板簧接触片保持足够的预压,从而使接触状态稳定,不致产生振动,很适宜在高频状态下使用;其二、顶部的高点部位中间具有一凹槽,凹槽将高点部位分成两边的两个接触点,使一个接触部位分成两个接触点,有利于保持平稳地接触,并多了一种万一接触不良的防患;同时,凹槽还可以发挥自清洁接触点作用,防范尘埃的积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板簧接触片与固定底座分解示意图。
1、板簧接触片,2、凹槽,3、接触点,4、耳状凸出,5、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端子,其结构中包括至少一片板簧接触片1;所述板簧接触片1呈“S”形状的双折弯板状,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的顶部高点部位中间具有一凹槽2,所述凹槽2将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的顶部分成两边,形成两个接触点3。
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的上部弯曲与下部弯曲的结合部位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耳状凸出4,该耳状凸出4的上部为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的上部弯曲,其下部为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的下部弯曲。
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的的最底部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一固定底座5。
所述耳状凸出4伸进所述固定底座5上与耳状凸出4位置对应的喇叭形槽,使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下部弯曲保持一定程度的预压;从而构成耳状凸出4下部的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下部弯曲一级缓冲与耳状凸出4上部的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上部弯曲二级缓冲结构。由于喇叭形槽与耳状凸出4的共同作用,双折弯板状的所述板簧接触片1向下动作至一定行程时才实现缓冲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奕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奕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