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反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0716.8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352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鲍务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凯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包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目前,各生产厂家均采用正负极重叠包尾的结构,参看图1,负极片尾部200上层叠有正极片尾部100,在正极片尾部100上层叠有正极极耳101,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有隔膜300。
为了减薄尺寸锂电池的厚度,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锂离子电池的包尾结构。该结构在正极片尾部100上叠加有正极极耳101。正极片尾部100、叠加有正极极耳101的层叠部伸出负极片尾部200的端部,正极极耳101与负极片尾部200形成相对正极片尾部100错位结构。但是这种结构会减少电池容量,部分箔材未被利用,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反包结构,该结构可以更充分的利用锂离子电池包尾结构中剩余的箔材,提高电池的容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反包结构,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其中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尾部,与第一极片尾部连接的第一极耳,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尾部;第一极片尾部和第二极片尾部均叠在卷芯边缘上,在所述卷芯边缘的正面上依次叠加有第二极片、隔膜和第一极片;所述第二极片尾部的端部与所述卷芯边缘的端部对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尾部连成一体,第一极耳反包在所述卷芯边缘的背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负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的极耳收尾结构,本实用新型将部分未加利用的箔材加以利用,增加空间的敷料量,在有限的空间里提升了锂电池的容量,满足一部分用户对容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收尾结构。
图2是另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包尾机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反包结构。
参看图3所示结构。该反包结构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中间为隔膜,参看图3,正极片尾部100和负极片尾部200的中间间隔有隔膜300,在负极片尾部200的隔膜下面有卷芯400。
与正极片尾部100连接的正极极耳101,负极片包括负极片尾部200。正极片尾部100和负极片尾部200均叠在卷芯400的尾部上,在卷芯400的尾部正面上依次叠加有隔膜300、负极片200、隔膜300和正极片100。负极片尾部200的端部与卷芯400尾部的端部对齐。正极极耳101与正极片尾部100连成一体,正极极耳101反包在卷芯400的尾部的背面。
这种反包结构需要增加负极的长度,增加负极长度后,相对应的正极长度也会同时增加。这样就能在增加长度上增加活性物质,进而在不增加厚度的基础上,得到更高的电池容量,从而满足某些用户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凯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凯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0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压力锅的中环与外锅安装结构
- 下一篇:具有隔热效果的焚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