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沥油盘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9992.2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531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戴天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锦松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伯硕 |
地址: | 523960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沥油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盛食物的盘子不能把和食物混在一起的油沥出来。一般来说,在很多场合下,盛在盘子中的食物含油较多,对于较胖的人,为了使身体不再增胖,不愿吃含油较多的食物;人们吃了含油较多的食物后,油脂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胆汁,故对于胆囊有病或已摘除胆囊的人们,也不愿吃含油较多的食物。而人们在制作食物时一般放油较多,以便制作食物,且油较多的话,食物口味好。为了便于制作食物、使食物口味好,又不使人们吃入较多的油,人们迫切希望一种沥油盘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人们的愿望,提供一种沥油盘,利用这种沥油盘装食物,能使食物中过多的油分离出来,再次利用,便于人们在锅中放较多的油加工制作食物,使食物口味好,又不使人们吃入较多的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沥油盘,其特征是:它包括一外盘和一内盘,在内盘上设计有多个沥油孔,内盘放置在外盘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内盘边缘可以设计有取内盘手指孔。
在内盘和外盘之间可以设计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可以是环状体、柱状体、块状体或其它形状体
所述支撑件可以与外盘或内盘整体成型为一体,所述支撑件还可以是独立部件。
在外盘内边缘可以设计有导油槽,或不设计导油槽。
在内盘下边缘可以设计有防滑凹槽,或不设计防滑凹槽。
所述外盘可以呈盆状或其它形状。
所述内盘可以呈盘状、碗状、锅状或其它形状。
所述内盘上端面的外廓形状可以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形状和构造的沥油盘,当人们将含油较多的食物,如油炸食物、制作食物时放油较多的食物放入沥油盘后,油会经内盘上的多个沥油孔流到外盘中,流到外盘中的油可以再次利用,而内盘上剩余的食物可供人们正常食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盛食物的盘子不能把和食物混在一起的油沥出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外盘;2、内盘;3、沥油孔;4、支撑件;5、导油槽;6、取内盘手指孔;7、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沥油盘,其特征是:它包括一外盘1和一内盘2,在内盘2上设计有多个沥油孔3,内盘2放置在外盘1内,在内盘2边缘设计有取内盘手指孔6,在内盘2和外盘1之间设计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为块状体,所述支撑件4与外盘1整体成型为一体,多个块状体支撑件4对称分布在外盘1上出口内表面上;在外盘1内边缘设计有导油槽5,该导油槽5在将底盆1中的油倒出时起导向作用,便于倒油;所述外盘1呈盆状,所述内盘2呈盘状,内盘2上端面的外廓形状呈圆形。
实施例2,参见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沥油盘,与实施例1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在内盘2下边缘设计有防滑凹槽7,该防滑凹槽7起防滑作用,避免内盘2从手中滑落;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形状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实施例3,参见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沥油盘,与实施例1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在内盘2和外盘1之间设计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为柱状体,支撑件4与内盘2整体成型为一体,多个柱状体支撑件4对称分布在内盘2下表面上,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形状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实施例4,参见图5,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沥油盘,与实施例2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盘1的形状有变化,在外盘1内设计有一环状台,该环状台起支撑内盘2的作用,相当于实施例2中的块状体支撑件4,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形状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锦松,未经林锦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99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色硅胶的再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行李箱扭簧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