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前平衡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9357.4 | 申请日: | 2009-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647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陆赣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赣年 |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B62D2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平衡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强汽车车身刚性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加强车身刚性、提高汽车操控性、阻止车身变形的前平衡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平衡杆03的两端是通过一个定位孔01与设于汽车车身上的基座02连接的,如图1所示。车身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平衡杆本身就如同一张弯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外力弯曲或者拉伸,无法有效地阻止车身变形的力量将平衡杆本身弯曲或拉伸。现有平衡杆装置的实效非常小,对于增加车身刚性的作用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汽车平衡杆装置不能有效加强车身刚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加强车身刚性、提高汽车操控性、阻止车身变形的汽车用前平衡杆装置。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汽车用前平衡杆装置,包括与汽车车身连接的两个基座,与该基座连接的前平衡杆。所述前平衡杆的各端采用双定位点的结构与所述的基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前平衡杆与基座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平衡杆的一端采用两个定位点的结构与基座连接,这两个定位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可以有效固定平衡杆本身的转动。即当平衡杆和两端的基座相连接的时候,四个定位点将平衡杆的形状牢牢固定。在车身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平衡杆不能轻易地以某个定位点为圆心而发生旋转,每一边都会因为两个定位点形成的杠杆原理,抵抗平衡杆本身如同“弯弓”一般的变形,从而是使得车身更难以被弯曲或者拉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汽车用前平衡杆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前平衡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所述的汽车用前平衡杆装置,包括与汽车车身避震器的顶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基座2,与该基座连接的前平衡杆3。前平衡杆3的各端采用双定位点1的结构与所述的基座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前平衡杆3与基座2固定连接采用螺栓4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前平衡杆3两端的基座2改为两个定位孔1,平衡杆本身也相应的改为两个定位孔。将四个定位孔相对应地通过螺栓4固定,形成一个刚性的固定的形状,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每一端都会因为两个定位点形成的杠杆原理抵抗“弯弓”的变形,较现有结构更加难以被弯曲或者拉伸。即当受到从左右两端向中挤压的外力作用时,平衡杆本身就出现弯曲变形的趋势,这时每端的两个定位孔形成杠杆原理抑制住这种变形保持原有的直度;当受到从两端向外拉伸的力量的时,平衡杆本身就出现被拉直变形的趋势,这时每端的两个定位孔形成杠杆原理抑制住这种变形保持原有的弯曲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车身变形,增强了车身的整体刚性,提高了操控性。
当汽车左、右前轮压在不同高度的地面的时候,避震器的顶端面就会因为车身的轻微变形而出现两边的高度轻微的不同,而平衡杆的基座是装在避震器的顶端,这时候就带动平衡杆的两个基座发生高低不同的位移。现有的平衡杆装置只有一个定位点,左右的基座在上下交错位移的时候,一个定位点会转动。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定位点的固定结构,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控制车身变形,增强车身的整体刚性,提高操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赣年,未经陆赣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93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电两用的摩托车
- 下一篇:一种扒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