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急用粪尿处理袋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9163.4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09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梅 |
主分类号: | A47K11/02 | 分类号: | A47K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 皓;林 虹 |
地址: | 5180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急用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粪尿处理袋,尤其是一种紧急用粪尿处理袋。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一些在紧急时使用的粪尿处理袋,然而,上述产品只是把普通的聚乙烯袋置于便携厕所或护理用厕所等场所来使用。在单独使用聚乙烯袋的情况下,不但设置困难,容易松脱,将处理袋安装在马桶座上时有困难,用后处理亦非常麻烦。附设在马桶座上的粪尿处理袋虽安装容易,但为确保袋口完好所须的制作工艺复杂而成本高昂,导致价格偏高而很难普及。而且,还存在着紧急用厕所的体积臃肿、马桶座的搬运及保管困难等等问题,因而一直处于未能普及化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易、强韧而不臃肿、安全性高且折叠容易而轻巧、价格低廉的紧急用粪尿处理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急用粪尿处理袋,包括马桶座垫,所述马桶座垫为纸张结构并覆有聚乙烯薄膜,所述马桶座垫有两片且重叠设置,所述马桶座垫之间沿其内孔固定有带开口的聚乙烯袋。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乙烯袋开口处的周长为马桶座垫承受臀部部分周长的1.1至1.3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马桶座垫与聚乙烯袋的开口处以热熔方式粘贴固定的地方,有四处从聚乙烯袋的上部向下切开15mm至40mm所形成的四片折边。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乙烯袋的开口处设有切口,所述切口宽度为0.1mm至3.0mm,所述切口下方末端部分设有防止撕裂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片马桶座垫相同形状的面重叠并粘合,所述马桶座垫朝上的一片厚1/3至1/5。
本实用新型所述马桶座垫中央设有折叠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马桶座垫的尺寸为280mm-380mm×280mm-380mm,中央部份为直径180mm-270mm的如厕用圆形或椭圆形内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乙烯袋大小为300mm×550mm至300mm×450mm,厚度为0.015mm至0.03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安装和使用非常容易,且袋口处理完善,使用感觉良好。由于制作较容易且成本低廉,折叠容易而体积轻巧,尤其适合于在灾难发生时做为紧急用厕所的粪尿处理袋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聚乙烯袋的切口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聚乙烯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1中将切口的圆形部分取出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熔固定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紧急用粪尿处理袋包括两片马桶座垫1、2,马桶座垫1、2为纸张结构并覆有聚乙烯薄膜,马桶座垫1、2经聚乙烯薄膜处理过的一面将用于收纳粪尿的聚乙烯袋3夹在中间。在聚乙烯袋3的开口处31的下方设有4处切口34。图2-1、2-2和图3为切口34末端35的放大图,切口末端35采用圆形结构并用热熔方式处理,防止切口被撕裂或破损。将聚乙烯袋开口的四条折边32平置于马桶座垫1覆盖有聚乙烯薄膜的一面12上,再用马桶座垫2经过聚乙烯薄膜处理的一面22覆盖其上,于马桶座垫1、2上下面的纸制层11、21上以热压使三者粘贴在一起。为方便使用,在马桶座垫1、2的相同位置上设有手握开口4。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如图4所示,在马桶座垫1上放置聚乙烯袋3的开口处31所设的四条折边32,再将聚乙烯袋底部33从马桶座垫2的内孔13穿过。图5为马桶座垫1、2之间被夹住的聚乙烯袋3开口处的四条折边32以热熔方式粘贴起来的示意图。为了有良好的固定效果,防止聚乙烯袋3脱落,四条折边32及马桶座垫1、2之间,在四处位置41以四片条状热熔贴粘合,而两层马桶座垫亦采用2至4片热熔贴42粘合。
为方便携带和存储,如图7所示,可以沿马桶座垫中央的折叠线5分别向两侧下方折叠,使本实用新型体积缩小。这样,不仅解手时马桶座使用感觉及外观良好,使用时开口处够大,而且使用后可以用如图6所示的胶贴6进行密封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用材质及尺寸的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梅,未经李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9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