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速比非驱动转向前轴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28933.3 | 申请日: | 2009-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郭鹏;马莉萍;黄兴刚;王武桦;钟智;张卉;秦冬;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B62D7/1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132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比 驱动 转向 前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工程自卸车和专用汽车用非驱动前轴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我国已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对矿产等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矿山环境恶劣,路面情况特殊,坡度大,几乎都是不平整的碎石路,对运输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技术角度来说,一般卡车的轮胎、车架、悬挂系统等设计都是主要针对道路运输的,面对松软、泥泞、爬坡多的非道路运输不是很合适,而在矿山里车辆一般行驶速度较慢。综合以上分析,在此背景下的各重型车厂家都在开发一款运载能力高、作业效率高、使用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价位适中,性价比高的矿用自卸车产品,此类车最高车速在50Km/h左右,车宽3200mm,因此需要一种加宽轮距及载重量大的车桥,由此对前轴的速比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现有的前轴都不能达到如此大的速比,难以满足其车桥的加宽轮距、载重量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车桥的加宽轮距、载重量大的要求,提出一种大速比非驱动转向前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大速比非驱动转向前轴,其具有轴体,在轴体两端各有一个呈接叉形状的转向节支承座,连接转向节,转向节上两耳内配以主销衬套,通过主销与轴体的转向节支承座相连,使前轮可以绕主销偏转一定的角度而使汽车转向。转向节与转向节支承座下接叉连接处装有主销阻尼轴承使转向灵活轻便。所述转向节的上耳加工有螺纹孔,与转向节臂及横拉臂相连;转向节的下耳下平面设计有螺纹孔,与横拉杆臂相连;所述转向节上靠近主销孔的一端有一固定制动底板的凸缘结构;在所述转向节外端的轴颈上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装有轮毂总成,轮毂总成外端用冲压的端盖盖住。
所述非驱动前轴主要承载零部件轴体,轴体加长设计,满足轮距加宽,采用铸造合金钢40Cr,综合机械性能好,工字梁结构以提高抗弯强度,并有效地减了轴体重量,中部向下弯曲,使发动机位置得以降低,从而降低汽车重心,并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前轴轮距加宽,载荷加大,主要受力部件轴体、主销、转向节、轮毂及轮毂轴承、制动器制都进行了加强设计,从而可以很好地满足其车桥的加宽轮距、载重量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大速比前轴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前轴(左半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轴体的截面图。
图中:1.轴体、2.转向节、3.上主销、4.下主销、5.轮毂总成、6.制动器及制动鼓总成、7.主销衬套、8.主销阻尼轴承、9.调整垫圈、10.转向节臂、11.横拉杆臂、12.横拉杆总成、13.防松挡圈、14.防松螺母、15.端盖、16.止动螺栓、17 转向节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大速成比前轴的整体结构参见图1和图2,具体结构参见图3,在轴体1两端各有一个呈接叉形状的转向节支承座17,与转向节2相连,转向节2上两耳内配以主销衬套7,通过上主销3和下主销4与轴体1的转向节支承座17相连。转向节2与转向节支承座17的下接叉连接处装有主销阻尼轴承8,在主销阻尼轴承8上方装调整垫片9。转向节2的上耳上平面设计有螺纹孔,与转向节臂10相连;转向节2的下耳下平面设计有螺纹孔,与横拉杆臂11相连,12是横拉杆总成。转向节2上靠近主销孔的一端有一凸缘结构用以固定制动器及制动鼓总成6的制动底板。轮毂总成5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装在转向节2外端的轴颈上,轴承的松紧度可用装于轴承外端的防松挡圈13和防松螺母14加以调整。轮毂外端用冲压的端盖15盖住。参见图2,止动螺栓16安装于转向节2上,通过调节螺栓头部露出长度,与轴体总成限位处接触满足转向角度要求。
轴体1的结构参见图4和图5,它们主要承载零部件,采用铸造合金钢40Cr,综合机械性能好,采用工字梁结构以提高抗弯强度,并有效地减了轴体重量,其中部向下弯曲,使发动机位置得以降低,从而降低汽车重心,并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智能家庭中的无线门铃平台
- 下一篇:行李托运识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