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歧管与节气门阀体安装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8374.6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1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08 | 分类号: | F02D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歧管 节气 门阀 安装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构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喷摩托车的进气歧管与节气门阀体安装组合。
背景技术
摩托车进气歧管吸取外界空气为摩托车发动机提供氧气助燃,为保证燃油能充分燃烧,在进气歧管的输入口安装有节气门阀体,通过对节气门阀体的控制,实现氧气供应量的控制,而节气门开度大小,由安装在节气门阀体上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由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将数据传送给摩托车ECU。
如图1所示:现在摩托车的节气门阀体的输出口与进气歧管的输入口经法兰盘固接在一起,实现向摩托车发动机供氧。由于法兰盘连接为刚性连接,发动机的振动被传递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上,容易引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发生振荡,导致ECU误判。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1、发动机引发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抖动致使ECU误判;2、发动机产生的热能容易经法兰盘传递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上,缩短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喷摩托车的进气歧管与节气门阀体安装组合,能消除发动机抖动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造成的干扰,还能防止发动机产生的热能传递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歧管与节气门阀体安装组合,包括进气歧管和节气门阀体,其中节气门阀体的输出口与所述进气歧管的输入口相通,其关键在于:在所述节气门阀体和进气歧管之间安装有橡胶套,该橡胶套的一端粘接在所述进气歧管的输入口上,橡胶套的另一端经抱箍固定在所述节气门阀体的输出口上。
橡胶套实现对进气歧管和节气门阀体的隔离,当发动机引发振动干扰传递到进气歧管后,被橡胶套吸收,无法传递到节气门阀体上,同时,橡胶套作为隔热材料也阻挡了发动机所产生的热能无法向节气门阀体传递。
在连接所述节气门阀体的橡胶套端口并列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在与该橡胶套相连的节气门阀体的输出口外壁设置有限位块,当所述橡胶套与节气门阀体对接到位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两个限位凸起之间。保证了节气门阀体与橡胶套能准确连接。
所述节气门阀体上安装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由于有橡胶套对发动机振动效果和发动机热能的阻隔,提高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信号的可靠性,同时延长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提供了一种便于装拆的进气歧管与节气门阀体安装组合,能消除发动机抖动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造成的干扰,还能防止发动机产生的热能传递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上.同时由于采用橡胶套取代法兰盘,提高了安装效率,更降低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橡胶套与节气门阀体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4是橡胶套与节气门阀体安装对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歧管与节气门阀体安装组合,包括进气歧管1和节气门阀体2,其中节气门阀体2的输出口与所述进气歧管1的输入口相通,在所述节气门阀体2和进气歧管1之间安装有橡胶套3,该橡胶套3的一端粘接在所述进气歧管1的输入口上,橡胶套3的另一端经抱箍4固定在所述节气门阀体2的输出口上。
橡胶套3实现对进气歧管1和节气门阀体2的隔离,当发动机引发振动效果传递到进气歧管1后,被橡胶套3吸收,无法传递到节气门阀体2上,同时,橡胶套3作为隔热材料也阻挡了发动机所产生的热能无法向节气门阀体2传递。
如图2、3所示:在连接所述节气门阀体2的橡胶套3端口并列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3a,在与该橡胶套3相连的节气门阀体2的输出口外壁设置有限位块2a,当所述橡胶套3与节气门阀体2对接到位时,所述限位块2a位于所述两个限位凸起3a之间。保证了节气门阀体2与橡胶套3能准确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节气门阀体2上安装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5。
由于有橡胶套3对发动机振动效果和发动机热能的阻隔,提高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5工作信号的可靠性,同时延长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5使用寿命。
其操作原理如下:
先在进气歧管1上涂敷一层高温粘胶,再将橡胶套3的一端高温粘接在进气歧管1的高温粘胶,当冷却固化后,橡胶套3就牢固地粘接在进气歧管1上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