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布料溜槽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7694.X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04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军;马云峰;彭学元;雷鸣;赵渭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0 | 分类号: | F27D3/10;C21B7/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料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高炉炉顶使用的一种布料溜槽。该装置用于高炉无料钟炉顶炉料的分配布置。
背景技术
高炉炉顶布料溜槽是高炉炉顶的关键设备和易损件,要求安全可靠、投资省、寿命长,同时由于布料器可承受负荷量有限,所以要求布料溜槽重量轻。传统的半圆形布料溜槽其衬板形状为半圆形,通料截面小,磨损严重,为延长衬板的使用寿命,必须堆焊较厚的硬质合金材料,从而大大增加了溜槽重量;另外,由于半圆形衬板通过螺栓整体紧固安装在溜槽槽体内,其受热变形不易被吸收,经常造成紧固螺栓剪断和衬板损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重量轻、抗冲击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布料溜槽,以满足高炉炉顶布料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布料溜槽,主要包括溜槽头部、溜槽本体、耐磨衬板、轻质耐火材料和紧固件;溜槽本体与溜槽头部相连,在溜槽本体内部安装有耐磨衬板;溜槽本体断面形状是U型开口六边形,所述耐磨衬板分成若干段,除头部一小段为半圆形衬板外,其余几段分为侧面耐磨衬板和弯成梯形的底面耐磨衬板,侧面耐磨衬板紧固在六边形溜槽本体的左右内侧面,底面耐磨衬板平铺在溜槽本体底面,与侧面耐磨衬板通过凹凸交错止口卡住,在底面耐磨衬板与侧面耐磨衬板之间留有膨胀缝,膨胀缝间隙1~20mm;在溜槽内部第一和第二落料点区域的底面耐磨衬板上设置两处料磨料存料板,增加溜槽的抗冲击耐磨性;溜槽本体中段和前段外表面受热部位喷涂有轻质耐火材料,既能抵挡炉内高温中心气流的冲击,相对喷涂普通耐火材料又能有效的减轻溜槽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相对本体断面为开口四边形的布料溜槽,本实用新型在四边形溜槽基础上切除两角,成为六边形,从而减轻了溜槽重量;
2.溜槽本体中段和前段外表面受热部位喷涂轻质耐火材料,相对喷涂普通耐火材料能有效减轻溜槽的重量;
3.耐磨衬板分为侧面耐磨衬板和底面耐磨衬板,炉料对底面耐磨衬板磨损较严重,因此在底面耐磨衬板上堆焊较厚的硬质合金层,而在侧面耐磨衬板上堆焊的硬质合金层较薄,易于实现侧面耐磨衬板和底面耐磨衬板等寿命使用;
4.由于下料时炉料在布料溜槽内有两个冲击点(第一落料点和第二落料点),因此在这两个集中冲击区域均设置了落料磨料存料板,从而提高了布料溜槽的抗冲击耐磨损性能,延长了溜槽的使用寿命;
5.由于底面耐磨衬板与侧面耐磨衬板凹凸交错止口活连接,留有热膨胀缝,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既有利于侧面耐磨衬板和底面耐磨衬板的单独更换,又能适应各自的受热膨胀变形,防止了溜槽耐磨衬板变形过大导致连接螺栓被剪断的情况出现,极大的延长了耐磨衬板及整个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C-C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的料流示意图。
图中:1-溜槽头部,2-头部耐磨衬板,3-溜槽本体,4-紧固件,5-前部侧面耐磨衬板,6-前部底面耐磨衬板,7-中部底面耐磨衬板,8-中部侧面耐磨衬板,9-尾部底面耐磨衬板,10-尾部侧面耐磨衬板,11-连接横梁,12-耐材锚固件,13-不锈钢丝网,14-轻质耐火材料,15-本体加强筋,16-本体加强角钢,17-筋板,18-硬质合金层,19-料磨料存料板,20-中心喉管,21-炉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布料溜槽,包括溜槽头部1、头部耐磨衬板2、溜槽本体3、若干个紧固件4、左右两块前部侧面耐磨衬板5、前部底面耐磨衬板6、左右两块中部侧面耐磨衬板8、中部底面耐磨衬板7、左右两块尾部侧面耐磨衬板10、尾部底面耐磨衬板9、若干连接横梁11、若干耐材锚固件12、固定耐材用不锈钢丝网13和轻质耐火材料14等。
溜槽头部1包括了5块钢板焊接而成的U型开口六边形,在各钢板上开有连接螺栓孔。
头部耐磨衬板2平铺在六边形溜槽头部1的内表面,用相应的紧固件4连接,头部耐磨衬板2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炉料直接对溜槽头部1的底板进行冲击和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6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