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离式垃圾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7250.6 | 申请日: | 200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8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汤峻岭;刘忠山;张红兵;刘世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F3/02 | 分类号: | B65F3/02;B65F3/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离 垃圾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收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脱离式垃圾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在环卫工作中渐渐普及。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具有收运灵活等特点,但一个车体配备一个箱体,且箱体固定安装于底盘上,无法与底盘脱离,这样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用于流动收集垃圾非常方便,但定位于某处用于地面收集垃圾时,底盘必须随箱体在一起,底盘的利用率较低,整个垃圾车的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底盘利用率的脱离式垃圾车车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脱离式垃圾车,包括底盘和箱体,在箱体的底部设有左、右两根相互平行的箱体纵梁,该箱体纵梁与底盘纵梁相对应,其关键在于:在所述箱体纵梁上固定有箱体定位环,该箱体定位环的外侧设置定位套,并且箱体定位环下方的底盘纵梁上固定有定位板,在定位板的上端设置底盘定位环,所述底盘定位环位于箱体定位环与定位套之间,三者之间通过定位销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箱体与底盘之间由传统的固定连接改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当箱体安装于底盘上时,可流动收集垃圾,具备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收运灵活的特征;当向外抽出定位销以后,可由另外的举升装置通过箱体上的举升臂完成箱体的举升,使箱体与底盘脱离,通过举升装置与举升臂的配合还可将箱体放置于地面上,即可用于地面固定点收集垃圾。由此一个后装压缩式垃圾车车体可以配备多个箱体,大大提高了底盘的利用率,并有效降低了垃圾车的使用成本。
为了使箱体与底盘之间连接可靠,在上述箱体纵梁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箱体定位环及定位套,各定位环和定位套通过定位销与对应的底盘定位环连接。
在上述定位销上套装有回位弹簧,该回位弹簧位于定位套内,回位弹簧的一端由定位套内的台阶面限位,回位弹簧的另一端由定位销上的台阶面限位;在所述定位销的销体上沿径向凸出有卡柱,该卡柱位于定位套壁上的“L”形定位孔中。以上结构中,当底盘定位环、箱体定位环和定位套三者之间通过定位销连接在一起时,回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将定位销向外抽出一定行程并扭转后,回位弹簧被压缩,而定位销上的卡柱由定位套上的“L”形定位孔卡住,此时定位销从箱体定位环中退出,通过另外的举升装置即可将箱体搬离;若需要重新连接箱体与底盘时,只要将箱体放置于底盘上,对好位以后,扭转定位销归位,在回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定位销的内端穿过箱体定位环,将底盘定位环、箱体定位环和定位套连接在一起。
为了方便操作,在上述定位销的外端设置有拉环,该拉环与定位销螺纹连接。
为了方便对位,在上述箱体纵梁的中前部固定有两个定位块,这两个定位块之间形成卡槽,在底盘纵梁上固定的定位座与该卡槽卡接配合.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箱体与底盘之间连接可靠、拆装容易、操作简单快捷,这样一个底盘可同时配备多个箱体,底盘只负责箱体的转运以及流动收集垃圾,箱体可放置于地面收集垃圾,由此大大提高了底盘的利用率,降低了垃圾车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定位环、箱体定位环和定位套三者之间的连接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与定位座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底盘1和箱体2两大部分构成,箱体2位于底盘纵梁4的上方,在箱体2的底部固定有左、右两根相互平行的箱体纵梁3,该箱体纵梁3与底盘纵梁4相对应。在所述每根箱体纵梁3外侧面的中前部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有两个定位块13,这两个定位块13相互平行,两个定位块13之间形成卡槽,该卡槽下方的底盘纵梁4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有定位座14,定位座14的上端伸入对应的卡槽内,并与该卡槽卡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