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金属反射条的印刷巴伦振子全向天线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7019.7 | 申请日: | 2009-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793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瑰;肖宏;廖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9/10 | 分类号: | H01Q19/10;H01Q21/00;H01Q13/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懋琪 |
| 地址: | 40003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反射 印刷 巴伦振子 全向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带金属反射条的印刷巴伦振子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单元选用印刷巴伦振子,具有良好的阻抗带宽;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印刷巴伦振子的扁平结构使得印刷巴伦振子全向天线在水平面方向图的起伏较大,而且印刷电路板的尺寸较大,不便于安装、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金属反射条的印刷巴伦振子全向天线,包括印刷电路板,在印刷电路板平面中心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金属反射条,金属反射条与印刷电路板连接。
金属反射条通过支撑杆与印刷电路板连接,或者金属反射条底部通过连接板与印刷电路板的底部连接。
金属反射条可以是金属丝,也可以是金属带。
金属反射条的长度与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巴伦振子的有效区域长度相匹配。
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巴伦振子阵列沿印刷电路板纵向左右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印刷电路板的宽度可以减小1/3,全向天线在水平面方向图的起伏可以有效地控制在3dB以内(频率带宽40%)。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附图2,印刷板横置正面图;
附图3,印刷板横置背面图;
附图4,印刷板横置透视图;
附图中:天线辐射体1、印刷巴伦振子2、接地层3、开路微带线4、直线缝隙5、微带线6、金属反射条8。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印刷巴伦振子全向天线,它的天线辐射体1包括:印刷巴伦振子2组成的阵列、接地层3、微带并联馈电网络;印刷巴伦振子2阵列印刷在印刷电路板两面,通过过孔相通并与接地层3相连,直线缝隙5将印刷巴伦振子2的两臂分隔开来;接地层3印刷在印刷电路板的一面金属表层上;微带并联馈电网络印刷在印刷电路板上与接地层3相对的—面,微带并联馈电网络为印刷巴伦振子阵列提供统一馈电和阻抗匹配(微带并联馈电网络由微带线6和开路微带线4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一在于:在印刷电路板平面的中心位置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金属反射条8,两根金属反射条8使得天线在该方向的辐射适当减小,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全向天线在水平面方向图的起伏控制在3dB以内(频率带宽40%)。
金属反射条8可以采用金属丝也可以采用金属带;金属反射条8与天线的连接:可以通过在金属反射条8上设置支撑杆,将金属反射条8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或者,将金属反射条8底部和印刷电路板底部固定在同一连接板上。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巴伦振子2区域的纵向长度,该长度与金属反射条8长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印刷巴伦振子2阵列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排列方式,印刷巴伦振子2阵列沿印刷电路板纵向左右交错排列;在不改变天线电压驻波比的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巴伦振子2排列方式,可以使印刷电路板的宽度减小1/3,降低了制造难度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纵台游戏玩具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带电阻加热的内窥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