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用后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6164.3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46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贵;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7/08 | 分类号: | F01N7/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方 洪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构件,尤其涉及小轿车上的后消声器。
背景技术
轿车用后消声器安装在前消声器的后方,起消除排气噪音的作用。传统的后消声器包括筒体、进气管、排气管、端板和隔板等部件,其中筒体由两层叠置的不锈钢板包边而成,筒体的前后两端由端板密封,在前端板上焊接有前挂耳,后端板上焊接有后挂耳。筒体的内部由两块带孔的隔板分隔成三个腔室,从前往后依次为低压腔、中压腔和高压腔。所述进气管的后端依次穿过前端板和两块隔板,伸入到高压腔中,而排气管的前端依次穿过后端板和两块隔板,伸入到低压腔中。
在发动机工作的情况下,后消声器筒体内部的温度相对于靠近发动机的前消声器来说降低了很多,这样后消声器筒体内的部分气体会发生冷凝,极易产生积水且无法排出。后消声器筒体的前端一般略高于后端,这样低压和中压两腔产生的积水就通过腔室间隔板下部的导流孔积聚在中压腔和高压腔内,至少达3000毫升。由于汽车的尾气中含有NOx,因此后消声器内的积水呈酸性或弱酸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筒体内部带有酸性的积水会慢慢腐蚀隔板、筒体内壁、进气管以及排气管,不仅增加了用户的维修成本,而且缩短了后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后端板上焊接后挂耳时,焊接产生的高温将后端板的防锈、防腐保护层破坏,虽然焊接点距离后端板底部有一定距离,但筒体内积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液面会上升到焊接点的高度,这样极易加剧腐蚀后端板与后挂耳的焊接处,造成后端板损坏,整个消声器失效报废。
有的厂家通过在后消声器筒体的底部增加排水孔来排出积水,但不管将排水孔设置在哪个腔室的底部,都会产生其它的排气噪音。这是因为不光积水会通过排水孔排出,筒体内的部分高温高压气体也会从排水孔排入大气,由于筒体内的高温高压气体中蕴含有大量的能量,直接通过排气孔向外排放,能量的突然释放会产生啸叫,不符合后消声器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排出积水的轿车用后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车用后消声器,包括筒体、进气管、排气管、前端板、后端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其中筒体为双层结构,筒体的两端分别由前、后端板密封,筒体的内部由两块带孔的隔板分隔成三个腔室,从前往后依次为低压腔、中压腔和高压腔,其关键在于:在所述筒体外层与筒体内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排水通道的首端通过筒体内层底部开设的进水孔与中压腔相通,排水通道的尾端对应高压腔的后部,且排水通道的尾端通过筒体外层底部开设的排水孔与外界相通;在所述排水通道上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能够使流经该处的气流放缓流速。
本实用新型根据后消声器筒体前端比后端略高的特点,在筒体内、外层底部之间设置排水通道,这样筒体中、高压腔内的积水可以通过筒体内层的进水孔流入排水通道的首端,流经排水通道后,从筒体外层的排水孔向外流出。以上方案可以将中压腔内的积水完全排出,而高压腔内残留的积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超过150毫升,从而有效降低了积水腐蚀性的影响,既节省了用户的维修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后消声器的使用寿命。高压腔内残留积水的液面低于后端板与后挂耳的焊接处,这样有效避免了积水对焊接处的腐蚀。
在排水通道排出积水的同时,中压腔内的部分高温、高压气体也会通过筒体内层的进水孔、排水通道和筒体外层的排水孔向外排出。由于在排水通道上设有缓冲腔,能延缓气流流动的速度,使气流在向外流动的过程中释放能量,这样有效消除了啸叫,不会产生其它的噪音,符合后消声器的使用要求。
在上述筒体外层的底部通过冲压形成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呈蛇形分布。以上方案一方面有利于加工成型,另一方面,蛇形分布的排水通道在不影响排水的同时,能增大气流的行程,降低气流的流速,使气流更缓和、平稳。
在上述排水通道的前后端之间具有四个拐点,其中第一拐点和第四拐点处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第二或第三拐点处也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以上结构既不会造成流动死角,又能够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为了使每个缓冲腔尽可能多地释放气流能量,上述缓冲腔为弧形,该缓冲腔中部的宽度最大,从缓冲腔的中部向两边宽度逐渐减小。
在上述排水通道的首端和尾端均设有扩容腔,该扩容腔为圆形。以上结构使得气流在进入排水通道时就能进行缓冲、释放能量,并且保证了气流在向外排出时能保持平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扭矩发动机结构
- 下一篇:改进型带副产煤气补燃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