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6020.8 | 申请日: | 200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9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杨光余;张清川;邓宏;熊渝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着 升降 脚手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具体涉及一种中心提升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层的建筑施工中,广泛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所谓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仅需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建筑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位于建筑物外的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架体结构和附着升降系统两部分。架体结构包括竖向主框架、水平梁架和架体构架,竖向主框架和水平梁架采用定型的钢结构构件,而架体构架由钢管、扣件搭设而成,其下端支承在水平梁架上,水平梁架连接在竖向主框架底部,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承装置连接。附着支承装置上安装有导向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等装置,一般通过穿墙螺栓安装在建筑结构上,其作用是使架体结构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可靠地附着于工程主体(建筑物)上,并将架体结构的各种载荷传递至建筑结构。竖向主框架上设有导轨,与导向防倾装置相配合,起导向和防倾作用。运行时,升降设备一端固定在附着支承装置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框架上,就可以实现架体的上升或下降功能。
公知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就其升降设备在脚手架上的连接点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偏心提升脚手架。所谓的偏心是相对架体结构的中心或重心而言。这种脚手架结构相对简单,尤其是竖向主框架可以设计成片式,重量轻,制造成本较低,其缺点是,提升过程中的倾覆力矩很大,防倾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变形、损坏;过大的偏心力矩往往导致提升设备比如常用的电动葫芦等负荷过大,发生机械故障。还有一类是中心提升脚手架。这种脚手架提升时偏心力矩小,运行平稳。但为了满足中心提升的需要,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把主框架设置成内侧开口的井字型或三棱柱型框架,加大了钢结构的重量,使成本增加、安装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心提升而竖向主框架结构为片式结构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架体结构、升降设备、附着支承装置,其中架体结构包括水平梁架、竖向主框架和架体构架;水平梁架与竖向主框架底部连接;架体构架分别与水平梁架和竖向主框架连接;架体结构通过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承装置相连接;附着支承装置通过穿墙螺栓连接在建筑物上,附着支承装置上设有导向防倾装置与防坠落装置,运行时,升降设备固定端连接附着支承装置,升降设备活动端连接竖向主框架,其特征在于:升降设备与竖向主框架的连接点位于竖向主框架顶部中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竖向主框架为片式结构,在保留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的同时,通过安装位置的调整,将运行时的吊点设置在架体中心,大大减小了运行时的倾覆力矩,改善了防倾装置的受力状况,避免了升降设备由于偏心提升容易产生机械故障的缺点,并且竖向主框架在运行时受力状态为原来的受压构件改为受拉构件,改善了受力状况,使运行更加平稳、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水平梁架1、竖向主框架2、附着支承装置3,水平梁架2与竖向主框架1相互连接;架体构架分别与水平梁架1和竖向主框架2连接;架体结构通过竖向主框架2与附着支承1相连接。所述附着支承装置1通过穿墙螺栓连接在工程主体(建筑物)5上。附着支承装置1导向防倾装置和防坠落装置。升降设备可以采用电动葫芦,也可以采用其它比如卷扬机等升降机械。电动葫芦4上吊钩挂在附着支承装置3上,其下吊钩通过钢丝绳悬挂在架体中心。开启电动葫芦,就可以实现架体的升降。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提升点设置在主框架顶部的架体中心,在运行状态下,大大减小了以往偏心提升所带来的偏心力矩,从而改善了防倾装置的受力状况,避免了升降设备由于偏心提升容易产生机械故障的缺点,并且竖向主框架在运行时受力状态为原来的受压构件改为受拉构件,改善了受力状况,使运行更加平稳、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风向风力发电机回转阻尼与止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托盘存放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