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尾翼迎角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6006.8 | 申请日: | 200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彭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聪 |
主分类号: | B64C5/10 | 分类号: | B64C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228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翼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飞机,尤其是飞机上的水平尾翼迎角调节装置。
技术背景:
传统水上飞机对水平尾翼的调节是使用升降舵调整片来改变升降舵弯度,为尾翼提供一个恒定的上抬或者下压的控制力来控制飞机,需要一套升降舵调整片的机构和相应的控制机构,该机构结构复杂、操作不变且成本高,由于控制机构较多,因此也增加了飞机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翼迎角调节装置,通过其直接对飞机水平尾翼前梁进行调节,达到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尾翼迎角调节装置,该装置由迎角调节板和底座组成,迎角调节板安装在底座两侧,所述迎角调节板成板状,在迎角调节板上设有调节板固定孔、调节板装配孔和尾翼迎角调节孔,尾翼迎角调节孔分布在调节板固定孔和调节板装配孔之间;所述尾翼迎角调节孔在所述迎角调节板上成两列分布,同一列尾翼迎角调节孔分布在同一圆弧上,该两列尾翼迎角调节孔为同心圆弧,,每一行尾翼迎角调节孔的中心连线与调节板固定孔的中心连线之间的角度依次增大;所述底座侧面近似“山”字形,中间凸起部分顶部呈凹圆弧形,在该底座中间凸起部分设有底座固定孔,两边凸起部分设有底座装配孔,通过螺栓与迎角调节板连接。
所述底座上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用螺栓孔把尾翼迎角调节装置固定在机身大梁上,通过调节飞机尾翼前梁在尾翼迎角调节板上的固定位置来调节飞机尾翼的迎角,即把飞机尾翼前梁固定在尾翼迎角调节板上相应的尾翼迎角调节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质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上述附图中各编号的意义是:1.尾翼迎角调节板,2.底座,3.调节板固定孔,4.尾翼迎角调节孔,5.调节板装配孔,6.底座固定孔,7.底座与调节板装配孔,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尾翼调节装置由迎角调节板1和底座2组成,迎角调节板1安装在底座2两侧,所述迎角调节板1成板状,在迎角调节板1上设有调节板固定孔3、调节板装配孔5和尾翼迎角调节孔4,尾翼迎角调节孔4分布在调节板固定孔3和调节板装配孔5之间;所述底座2侧面近似“山”字形,中间凸起部分顶部呈凹圆弧形,在该底座2中间凸起部分设有底座固定孔6,两边凸起部分设有底座与调节板装配孔7,通过螺栓与迎角调节板1连接,底座2上加工有减重孔8。
在图3中:尾翼迎角调节孔4在所述迎角调节板1上成两列分布,同一列尾翼迎角调节孔4分布在同一圆弧上,该两列尾翼迎角调节孔4分布的圆弧同心不同径,其中第一列尾翼迎角调节孔4分布在半径为尾翼后梁轴心到前调节板固定孔的圆弧上,第二列尾翼迎角调节孔4分布在半径为尾翼后梁轴心到后调节板固定孔的圆弧上;每一行尾翼迎角调节孔4的中心连线与调节板固定孔3的中心连线之间的角度依次增大,即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和第四行的两个尾翼迎角调节孔4中心的连线与水平的角度分别为2°、3°、4°和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聪,未经彭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乐器用装订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