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旋转环保烤箱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5676.8 | 申请日: | 2009-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袁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德平 |
| 主分类号: | A21B1/14 | 分类号: | A21B1/14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 地址: | 550006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旋转 环保 烤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箱,具体涉及一种燃气旋转烤箱。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旋转烤箱的传动部分一般是在烤箱顶部设置一电动机,电动机转轴和烤箱转轴上分别装有链轮,通过链轮传动来实现烤箱转轴的转动,烤箱中食品的烤制过程是通过燃气在烤箱内壳内燃烧来实现,这样就存在三个不足之处;一是食品直接与明火接触不卫生,不环保,二是烤制鸡、鸭肉食品时,产生油烟,污染环境,三是为了及时排走油烟,此类烤箱的透气孔开得较大,这样就导致散热快,不节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卫生、环保,又节能的燃气旋转烤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烤箱内腔的一端设置一根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底部呈圆柱形,往上顺序联接有圆台形加热管、椭圆柱形加热管、和圆柱形加热支管而成为一体相对烤箱内腔密封,在所述圆柱形管的靠近内壳外圆周面上加工一半圆开口,所述半圆开口与一个呈长方体的管道一端联接,所述长方体管道的另一端伸出烤箱侧面外壳,燃气灶的灶头通过所述长方体的管道放入所述圆柱形加热管内,所述圆柱形支管的上端伸出烤箱外壳。
由于燃气是在一个上述加热管内燃烧,通过间接传热烤制食品,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加热管的顶端排走,这样烤制的食品卫生、环保。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加热管分段采用不同形状,增加了总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在肉食品的烤制过程中,由于没有与明火直接接触,不会产生油烟,无需专门设置透气孔,烤制食品产生的蒸气可以直接从门缝排出,这样也相对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加热管的圆台形段和椭圆柱形段的正对烤箱转轴的加热面上设置一些内凹的盲孔,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加热管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改进,在加热管顶端的排气口上设置一个回风盖,所述回风盖呈套筒形状,一端通孔另一端面设置小孔,所述小孔的横截面约为通孔横截面的四分之一,采用该回风盖后,可以使燃气在加热管内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局部A向视图;
图5是图3局部B向放大剖视图。
附图中:1—圆柱形加热管,2—圆台形加热管,3—椭圆柱形加热管,4—圆弧形隔热板,5—盲孔,6—圆柱形加热支管,7—燃气灶头,8—接油抽屉,9—长方体管,10—回风盖,11—温度表,12—侧入口,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烤箱内腔的一端设置加热管,该加热管从底端开起,由圆柱形加热管1、圆台形加热管2、椭圆柱加热管3、圆柱形加热支管6依次顺序联接而成一体相对烤箱内腔密封,在圆柱形加热管1的外圆周面加工一个半圆形开口,该半圆形开口与一根长方体管9的一端封闭联接,如图4所示;本文所述联接包含采用焊接、铆接;长方体管9的另一端伸出烤箱外部设置一个侧口12,燃气灶头7从侧入口12通过长方体管9放入圆柱形加热管1内;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圆柱形加热支管6的顶端排出烤箱体外。圆柱形加热支管6直径的大小、管的数量根据烤箱的实际尺寸确定,本实用新型图3中表示的圆柱形支管6的数量为3,支管6数量的保护范围不限于3。在圆柱形支管6的顶端排气口分别设置回风盖10,如图5所示。
在圆台形加热管2和椭圆柱形加热管3正对烤箱转轴13的加热面上,设置内凹盲孔5,使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充分传递给食品,盲孔5的大小和数量的设置可以根据加热管大小确定,附图3中表示盲孔5数量为3,盲孔5数量的保护范围不限于3。在加热管与烤箱内壳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的隔热板4,其高度大致与椭圆柱形加热管3的上端平齐,减少热能从加热管背面散发。
本实用新型燃气旋转环保烤箱的传动部分采用旋转烤箱现有传动技术,在电动机的底面再设置一块隔热板,烤箱的前后是由耐热玻璃制成的门,该玻璃门的四周留有缝隙,以便热蒸汽从排出;烤箱的其余部分皆采用不锈钢制成,并采用内外壳双层结构,在内外壳之间填充耐火保温材料,如硅酸铝耐火纤维。在烤箱的上部还设有一块温度表;在烤箱转轴13的下端还设置接油抽屉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德平,未经袁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56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面机出面条口
- 下一篇:新型鱼线轮前调力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