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COS数字电视机显示面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4717.1 | 申请日: | 2009-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9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汤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74 | 分类号: | H04N5/74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纪元;赵卫康 |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cos 数字 电视机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电视机显示面板,特别是一种LCOS数字电视机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液晶显示器采用双玻璃基板的结构,光线因为穿透面板而使得光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采用双玻璃基板的结构需把所有外围线路另外集成到一块基板上,使得其体积不可避免的大增加,随之,其成本也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利用率高、体积小且成本低的LCOS数字电视机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LCOS数字电视机显示面板,包括玻璃基板、与玻璃基板粘合的驱动基板、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玻璃基板与驱动基板之间密封设置,驱动基板为单晶硅片。可将驱动电路等外围线路完全整合至单晶硅片上,以减少封装成本,并使面板体积减少。
作为优选,所述单晶硅片为集成有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阵列的CMOS基板。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阵列制作于硅基板内,不占表面面积,故理论上本实用新型的分辨率比现有技术较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CMOS基板上设有与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阵列连接的反射电极。采用反射式成像相比现有技术,其光利用率大大提高。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反射电极为包含AL的像素电极。相比Ag材料,AL材料成本较低,且反射效果良好。
作为优选,液晶层中设有防止强光照射的金属挡光层。为防止强光照射CMOS基板上阵列的沟道,特设置一层挡光层以保护沟道。
作为优选,玻璃基板与液晶层之间、液晶层与反射电极之间设有校正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可将驱动电路等外围线路完全整合至单晶硅片上,所以以封装成本减少,并使面板体积减少。
2、单硅晶具有良好的电子移动率,且单硅晶易形成较细的线路,所以容易生产出具有较高的解晰度的显示面板。
3、由于采用光反射技术,使得较现有技术,光利用率大大提高,并减少耗电,使面板产生较高的亮度,且容易提高解晰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COMS基板,2、玻璃基板,31(32)、校正板,4、透射电极,5、挡光层,6、密封圈,7、液晶层,8、反射电极,9、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的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COMS基板1、玻璃基板2、液晶层7。
总体结构:
CMOS基板1与玻璃基板2粘合,在上述两者之间注入液晶,形成液晶层7,并用密封圈6对CMOS基板1和玻璃基板2进行封装。
部分结构:
CMOS基板1作为驱动基板,也作为反射基板,以单晶硅片为材料采用半导体工艺制作而成,在CMOS基板1上且位于CMOS基板1与液晶层7之间集成有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的阵列9,在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的阵列9上连接有像素电极,在这里像素电极为含有AL的反射电极8,为使反射电极8与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的阵列9能更好的连接,在反射电极8之上设有校正板3,为防止强光照射MOS场效应晶体管和存贮电容器的阵列9上的沟道(图中未示出),在校正板3上设有挡光层5。
玻璃基板2作为入射基板,在玻璃基板2下连接有包含ITO氧化铟锡的透射电极4,为使透射电极4能与玻璃基板2更好的连接,在透射电极下方设有校正板31。
所述挡光层5位于校正板31(32)之间,并与校正板31(3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4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