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工建筑物内部腔槽回填混凝土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24113.7 | 申请日: | 200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红;任金明;王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15/00 | 分类号: | E02D1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工 建筑物 内部 回填 混凝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工建筑物内部腔槽回填混凝土用装置,主要适用于水工建筑物内部腔槽回填混凝土的施工。
背景技术
无论新建工程还是加固工程,在水工建筑物内部往往都有腔槽需要进行混凝土回填,同时回填混凝土的温控及防裂要求往往比较严格。水工建筑物内部混凝土回填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泵送二极配混凝土及泵送三极配混凝土两种,由于施工工艺限制,回填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比较多,从而对混凝土的温控及防裂不利,设计要求与施工工艺存在矛盾,为此,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一些辅助的技术处理措施。另外,泵送混凝土管路搭拆及移位也比较费工费力,且一旦出现堵管,拆、接管以及清理疏通的工作量也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效率高、能有效避免骨料分离现象,改善混凝土温控及防裂性能的水工建筑物内部腔槽回填混凝土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工建筑物内部腔槽回填混凝土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竖井顶部的两根天梁以及竖直悬挂在天梁下方的MY-BOX溜管系统。
所述MY-BOX溜管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连接的进口节和钢管标准节,钢管标准节上每18米安装一个MY-BOX缓降器,每节钢管标准节上口对称焊接两个吊耳,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吊耳均通过钢丝绳相互串联并连接至天梁。
所述竖井底端、与MY-BOX溜管系统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支撑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中钢管标准节上安装MY-BOX缓降器,避免了骨料分离现象,确保了混凝土的性能;2、MY-BOX溜管系统竖直布置,即混凝土垂直运输,大部分作业均可利用起重机具进行,大大的减少了人工工作难度和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3、由于采用常态混凝土,减少了胶凝材料用量,减少了水化热温升,改善了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性能,同时减少了温控及限裂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竖井导孔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竖井扩孔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MY-BOX溜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MY-BOX溜管系统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固定在竖井2顶部的两根天梁7以及竖直悬挂在天梁7下方的MY-BOX溜管系统。本例中,所述MY-BOX溜管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连接的进口节3和钢管标准节4,钢管标准节4上每18米安装一个MY-BOX缓降器5,每节钢管标准节4上口对称焊接两个吊耳6,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吊耳6均通过钢丝绳相互串联并连接至天梁7。
为减少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MY-BOX溜管系统的左右摆动,所述竖井2底端、与MY-BOX溜管系统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支撑物。
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的施工方法是:
1、竖井钻设
如图1、图2所示,竖井钻设采用反井钻机施工,首先自上而下钻设导孔1,然后自下而上进行扩孔,形成竖井2。
2、MY-BOX溜管系统安装
按照本例中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安装,其中MY-BOX缓降器5是日本前田建设工业株式会社研制开发的,为解决混凝土垂直运输过程中产生骨料分离现象的防分离设备,规格尺寸根据混凝土标号、级配等确定(钢管内径可为300、500,对应混凝土级配二、三、四级)。
安装时,在溜管顶部架设两根天梁(工字钢)7,MY-BOX溜管系统悬挂在天梁7上。每18m钢管标准节4连接一组MY-BOX缓降器5,每节钢管标准节4上口焊接两个吊耳6,将起吊钢丝绳穿过吊耳6进行起吊,从下往上逐段安装。为减轻整个设备自重及混凝土在下落的冲击力对悬挂点的消弱,再用两根钢丝绳把每节钢管标准节4上的吊耳串联起来,并用卡环扣死,最后把两根钢丝绳缠绕在天梁7上。另外,为减少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溜管的左右摆动,可在竖井2底端、与MY-BOX溜管系统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支撑物,将溜管的最下口锁死。另外,MY-BOX溜管系统的安装要求尽量垂直。
3、混凝土输送
使用MY-BOX溜管系统时,在第一次浇筑前,先用砂浆通过进口节3、钢管标准节4、MY-BOX缓降器5,对其管壁进行润滑,防止混凝土粘结在钢管标准节4和MY-BOX缓降器5上,发生堵管现象。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进行下料,自顶部向MY-BOX溜管系统输送常态混凝土,下料时应连续均匀,下料速度控制在25~30m3/h。为防止超径骨料进入,在进口节3内安放一个钢筋网,设定网格尺寸为最大粒径的2~2.5倍,以保证混凝土料的顺利通过。整个混凝土入仓流程为: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进口节3→钢管标准节4→MY-BOX缓降器5→钢管标准节4→……→人工推车→浇筑部位。每次使用MY-BOX溜管系统后,应及时进行冲水清洗,防止混凝土敷于管壁内,时间长后净空减少而形成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41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
- 下一篇:外挂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