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能蒸鱼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23393.X | 申请日: | 2009-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2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杜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炜杰 |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吴巧玲 |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能 蒸鱼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能蒸鱼器。
背景技术
中国人具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在家人聚餐、过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时吃年夜饭,餐桌上必须要有鱼,因鱼与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祝愿。餐桌上的鱼讲究大而完整,且要新鲜味美。目前城市家庭的传统蒸煮烹饪厨具形状均为园形状且尺寸直径都不大,一般在30厘米以内,而年夜饭要求蒸煮的鱼一般都要超过这个尺寸,一般在30~40厘米左右,因而用传统的烹饪厨具不能满足烹饪这么大的鱼的需要,因而一些家庭的年夜饭的鱼就委托宾馆和饭店的专业厨房烧制,但年夜饭的需求很大,一般委托加工都需要排队等候,到吃年夜饭时鱼已经冷了或不太新鲜味美的情况经常发生。对专业的大型蒸锅普通家庭大多无设置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多能蒸鱼专用器具,该器具造型设计新颖,不需单独配置能源供应设施可与大多数家用烹饪厨具配合使用,解决了普通家庭也能适时的烹饪出新鲜味美的大鱼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能蒸鱼器,包括器体、器盖、托板架、托盘板和多能连接体,器体为长椭圆形船形结构设计,功能连接体与器体采用固定式密合连接成一体,多能连接体与器体连接的端口设置为长椭圆形船形结构,多能连接体的下部为圆柱形结构,该圆柱形结构设置成便于连接家用不同尺度圆形加热锅具的多个不同直径的多梯次圆柱形组合的结构。
所述的多能连接体的圆柱形结构中设置有一组不同直径的多梯次的圆形接口。
所述的托板架与器体的内底部固定式连接,托板架上设置有规则排列圆孔的托盘板。
本实用新型多能蒸鱼器,由于多能连接体的圆柱形结构部分设置有一组连续的不同直径的圆形接口,因此可方便连接家用的圆形加热锅具,不需单独配置能源供应设施可与大多数家用烹饪厨具配合使用,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器体设置为椭圆船形结构,其内底部焊接一托板架,托板架上设置附有规则排列圆形孔的托盘板,便于蒸汽通过,且这样的设计使加热蒸汽的空间扩展,更加适合蒸制整条的大鱼,并保持其完整性。组合的结构设计便于清洁与储存,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器盖 2.器体 3.托板架4.多能连接体 5.托盘板 6.器盖提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器盖 2.器体 3.托板架4.多能连接体 5.托盘板 6.器盖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5所示的实施例
该多能蒸鱼专用器具,设置有圆形的多能常规蒸具接口,包括器盖(1)、器体(2)、托板架(3)、托盘板(5)和多能连接体(4),器盖(1)上设置器盖提手(6),器盖(1)盖在器体(2)上,相吻合。该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普通家庭也能适时的烹饪出新鲜味美的大鱼需要。
器体(2)为长椭圆船形结构,托板架(3)和托盘板(5)为椭圆形结构,托板架(3)焊接固定于器体(2)的底部,托盘板(5)设置于托板架(3)上,托盘板(5)可取下清洁。托盘板(5)上开设有规则排列的圆形孔,便于蒸汽通过。
所述器体(2)的基本椭圆长径和短径比例是可以任意适合值,本实施例为椭圆长径55cm,短径32cm。
多能连接体(4)的上端口设置为长椭圆形船形结构,功能连接体(4)与器体(2)采用固定式密合连接成一体,多能连接体(4)的下部为圆柱形结构,该圆柱形结构设置有连续的便于连接家用不同尺度圆形加热锅具的多个不同直径的多梯次圆柱形组合的结构。
多能连接体(4)的圆柱形结构中设置有一组不同直径的多梯次的圆形接口,这一组缩进的圆形接口可便于连接家用的圆形加热锅具,使用方便。这一组直径可选自18cm、20cm、24cm、26cm、28cm、30cm、32cm、34cm等梯次,本实施例中设置了选用了24cm、26cm、28cm、30cm四个梯次的圆形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炜杰,未经杜炜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33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