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载保护插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2633.4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550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荣 |
主分类号: | H01R13/713 | 分类号: | H01R13/7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浙江省乐清市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载 保护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头,属于一种过载保护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电源插头的种类很多,除了普通的插头外,也有一些带有特殊功能的插头。中国专利CN03204261.2公开了一种过载保护插头,其中的一个插脚与过载保护器连接,过载保护器的主要部件是双金属片及热敏电阻,可以起到限流和过载保护的作用,当温度回复到常温时双金属片及热敏电阻也回复到正常状态,电路再次接通,不能使电路完全断开,如有短路或漏电很容易发生事故,安全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载保护插头,该过载保护插头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插头安全性能差的问题,当电器有短路、漏电、过载时能够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完全等同于小型断路器,具有安装使用方便及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过载保护插头包括电极插脚,2~3个电极插脚分别与小型断路器中的相应静触头电性连接,电极插脚穿出小型断路器的壳体的同一侧壁,电极插脚由小型断路器的壳体限位。
所述的电极插脚为2个,小型断路器为两极式结构。
所述的2个电极插脚均为片状且相互平行。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进线端壳体封闭。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壳体的各分体通过管状铆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小型断路器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良可靠,分断能力高,脱扣迅速,使用寿命长,小型断路器在使用上是固定式安装,难以发挥出对单一电器的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将小型断路器与电源插脚结合,形成过载保护插头,可单独应用于需要保护的电器中,灵活方便。当电器有短路、漏电、过载时小型断路器能够自动切断电路,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附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电极插脚,2-小型断路器,3-静触头,4-壳体,5-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所示,该过载保护插头包括电极插脚1,电极插脚1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多种形状,如片形、圆柱形等,2~3个电极插脚1分别与小型断路器2中的相应静触头3电性连接,电极插脚1穿出小型断路器2的壳体4的同一侧壁,电极插脚1由小型断路器2的壳体4限位,壳体4充当了电极插脚1的支撑壳体。小型断路器2的体积较小,主要由壳体4、传动机构、过载保护装置、灭弧装置、动触头、静触头、接线端子组成,其中的传动机构主要由锁扣、跳扣、支架、动触头架、“U”型连杆及手柄组成,支架、“U”型连杆及手柄组成四杆机构,支架上开有“V”型槽,“U”型连杆的一端置于“V”型槽内并可在其中滑动,正常使用时跳扣的一端与锁扣相卡,另一端阻塞支架上的“V”型槽;过热、过载或短路时,跳扣与锁扣脱离,跳扣旋转,支架上的“V”型槽打开,“U”型连杆沿“V”型槽滑动无法卡住支架,支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脱离。使用时,在小型断路器2的出线端子上接上电器的引线即可,当电器有短路、漏电、过载时小型断路器2能够自动切断电路,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所述的电极插脚1为2个,2个电极插脚1均为片状且相互平行。小型断路器2为两极式结构。壳体4为三个分体组成,其内部的2极电路分开,作为两相电源插头使用。电极插脚1也可为3个,小型断路器2为三极式结构,作为三相电源插头使用。
所述的小型断路器2的进线端壳体4封闭,进线端子由电极插脚1替代。
由图3所示,所述的小型断路器2的壳体4的各分体通过管状铆钉5固定,使壳体4不会松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荣,未经吴志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2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